日本强掳中国劳工档案汇编成册在北京首发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电 (记者 杜燕)记录1943年至1945年日本在中国占领区先后强掳4万余名中国劳工赴日本135个作业场所从事苦役历史的珍贵档案,汇编成60册的书籍,于9月18日在北京出版首发。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在18日举行的首发仪式上表示,全书六十册,共计三万余页。第一至五十四册为曾役使中国劳工的日本各事业场所撰写的报告书及其附属材料等;第五十五至六十册为日本外务省编写的《华人劳务者就劳情况调查报告书》,以及中国人殉难者名录共同编制执行委员会所编的《强掳中国人事件报告书》(全四编)。
他强调,书籍是根据日本华侨华人联合总会名誉会长陈焜旺捐赠给抗战馆的中国劳工档案资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校对、扫描、编辑,终于汇编成册。
据介绍,档案记录了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采取“以战养战”的政策,从1943年至1945年在中国占领区先后强征了4万余名中国劳工赴日本35家企业的135个作业场所从事无偿、繁重的非人苦役的历史。在此期间,据日方资料统计,在日本死亡中国劳工人数达6830人。
他指出,原档是由日本政府及企业单方面编写,文中有意歪曲或掩盖日方强掳、奴役及虐杀中国劳工的历史事实,读者在阅读数据的过程中需加以辨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步平指出,虽然报告是日本政府及企业编写,但也说明了日本政府在中国征集和强掳劳工的历史事实。仔细分析档案可以发现,中国劳工赴日的平均时间是13个月,其中最长的超过2年、最短的是1个月。但他们在日本的死亡率达到17.5%,尤其一些作业场所的中国劳工死亡率达到52%。
他认为,从死亡率可以看出中国劳工在日本所受的虐待与迫害。因此,档案成册可以作为铁证,对今后人们了解一部分事实、做研究以及提起诉讼都有意义。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宋志勇表示,研究日本侵华史难点在于资料,希望将档案制成中、日、英等多种译本,把对中国劳工的研究成果推向国际。
日本中国赴日劳工研究专家老田裕美指出,友好是建立在历史事实上的,档案汇编出版让人们“以史为鉴”。
他强调,日本当年编写档案的目的不在于揭发,但档案让日本的一些团体根据上面记录的名单,在日本挖掘、认定劳工骨灰并分批送回中国。他希望这份档案今后能在中国劳工或其家属对日本政府和加害企业提起诉讼时作为第一手资料,“已有15件诉讼是以档案内容为材料的”。(完)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