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卫生间成了工具间
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内有残疾人专用坐便器和扶手,不仅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比一般卫生间要宽敞的空间也便于亲友陪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无障碍卫生间俨然成为工具间,给残疾人外出造成困扰,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卫生间还是工具间?
昨天记者来到东单某商场的一处公共卫生间,普通的都在正常开放,但是无障碍卫生间却房门紧锁,敲门没有任何响应,门窗上也没有任何提示。
随后赶来的保洁员打开了单间门,记者看到坐便盖上放满了水盆、水桶和各种保洁工具,俨然成为了保洁员的工具间。保洁员表示,少有残疾人逛商场,闲着的坐便间还不如利用起来。记者调查后发现,其他楼层也都大致如此利用。
不仅如此,有的无障碍卫生间还成了保洁员的办公室。记者在魏公村某高校的教学楼内发现,几乎所有的无障碍卫生间内都摆放着保洁员的个人物品,包括换洗衣物等。记者咨询物业公司和商场管理部门得知,由于无障碍卫生间的使用频率不高,所以很多都被锁了起来,或者由保洁员自己处置,放些清理工具等。
如何打破恶性循环?
在记者调查期间,残疾人士的确很少出现。然而,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一位残疾人表示,自己不爱逛商场,正是因为“外面太多不便”。“我去过很多商场和单位,无障碍卫生间不是上了锁,就是脏得不行。”
如何避免这一尴尬?记者在通州区北苑某商场内看到,无障碍卫生间与母婴整理室合为一处,提高了使用效率,并未形成上述的尴尬。市民王女士昨天带着1周多的孩子来逛商场。她告诉记者:“带孩子出行有时候很不方便,因为要给孩子换尿布,在公众场合总是不合适。有了母婴整理室就方便多了。”
通州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无障碍卫生间被不合理占用甚至是破坏,既反映出管理上的漏洞,也是部分市民欠缺无障碍意识的体现,这还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与监督。“无障碍设施建了,更需要权属单位的无障碍服务,否则还是不能真正服务到残障人士。”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