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列车 将直通古北口

16.04.2015  19:04

  去年国庆节期间,位于密云县古北口镇汤河沟域的古北水镇正式营业。这个充满江南水乡韵味的古镇一经亮相便受到游客欢迎,高峰时段日均接待游客三万余人次。近日,《法制晚报》记者对这个“北方乌镇”进行了探访。

  作为本市“十二五”规划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古北水镇落户密云5年以来,不但自身发展火热,还带火了汤河8公里的沟域,让附近村民都抱上了“金蛋”。

  目前,连接市区与古北水镇的旅游专列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未来古北水镇将与承德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景区串联,吸引更多游客前往。

  古镇·现状开发建设不乱来“凤凰”落户产金蛋

  驱车沿京承高速行驶至24号出口——司马台出口下高速,即可抵达密云县古北口镇汤河沟域。亭台楼阁、青砖灰瓦、小桥流水……在巍峨的司马台长城脚下,徜徉在安静的古北水镇,瞬间仿佛进入江南水乡。

  作为中国古城镇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的典范,古北水镇以传承历史文化作为项目保护性开发建设的重点,进行了大规模的古民居重建。景区中以长城书院、古北镖局、司马小烧酒坊、梨园客栈为代表的建筑群,最大程度地还原了长城周边的历史风貌,展示出原汁原味的北方地域民俗文化和古代边陲文化。

  古北水镇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市区至景区开通旅游列车专线的方案已通过,目前已进入设计阶段。

  古北水镇这只“金凤凰”也让当地尝到了不少甜头:2014年古北水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安置本地劳动力近1000人,并带动司马台雾灵山沟域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5亿元。

  古镇·民生百姓齐吃“旅游饭”七里八村都火了

  在古北水镇脚下,500套青砖灰瓦的二层小别墅依山傍水而立,与连绵起伏的长城遥相呼应,这里就是紧邻古北水镇的司马台村村民的新居——司马台新村。

  当地人告诉记者,以前的司马台村只有破旧的农家小院、杂草丛生的田地和几处不上档次的小饭店。古北水镇火了,汤河8公里的沟域也被带火了。如今,依托古北水镇项目,全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二层小楼:一楼自住、二楼住客,方便村民们搞民俗接待。

  走进民俗户蔡大姐家中,记者发现楼内宽敞明亮,家具都是统一色调的全新木质板式家具,洁白的床单和寝具上则印有“密云旅游”标志。据蔡大姐介绍,村里对民俗户实行了统一管理:装修、维修由物业管理中心负责,家具、灯具等由旅游管理中心配发,收费标准由资产管理中心制定和管理。

  “住咱这儿跟住酒店一样,城里的游客都乐意来。现在每逢节假日房间都爆满,收入翻了十几番。”蔡大姐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以前是“土里刨食”的农民,自从搞了民俗旅游,生活蒸蒸日上,“镇里还会定期进行培训,过几天要给我们上外语课,准备接待外国游客。

  古镇·发展学完礼仪学英语“软硬兼施”收益高

  千年古村古北口村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河西村是全国著名的百家姓村……古北口镇的每个村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镇政府对于民俗村的吃、喝、住、用、行等硬件标准仍有统一的要求。目前古北口镇镇域重点民俗村都有公共停车场、无线网络等设施,且村庄外立面、民俗户门头牌匾等也都实现了统一,旅游环境明显改观。

  司马台村书记吕大儒告诉记者,过去搞农家乐的乡亲们待客热情实诚,但对服务规范标准没什么概念。因此村里下了大力气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接待水平,“英语、烹饪、礼仪接待等培训,一项都不能少。

  土生土长的农户们掌握了全新的技能,使得游客能够在民俗村体验到星级服务。而软硬件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民俗户户均收入12.2万元,全体村民户均纯收入9.6万元,人均纯收入3.7万元,远高于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未来北京城区景区与密云古北水镇、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木兰围场等景区将可以串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使其在国内外更加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来源:法制晚报 记者:王硕)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