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展旅客转运集散地 入境服务“全周期管理”
北京新国展是入境旅客转运集散地。图为北京市东城区设立的临时转运点,承担居住地在北京市东城区的人员接收、转运、安置和服务保障工作。工作人员希望旅客看到他们身上的卡通形象,可以莞尔一笑。
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19日电 (洪珊)防范疫情境外输入是当前北京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简称新国展)是首都机场入境北京旅客的转运集散地,北京市各区都在此设立临时转运点,做好居住地在北京的人员接收、转运、安置和服务保障工作。
疫情输入性风险明显增加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扩散蔓延,世界卫生组织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8日18时(北京时间19日凌晨1时)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确诊病例逾2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达8657例。其中,中国以外病例超过12万例。
首都北京是重要的国际口岸。截至3月18日24时,北京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4例,涉及意大利、伊朗、西班牙、英国、美国、匈牙利、奥地利、泰国、巴西、卢森堡等十个国家。这些确诊病例中,有许多“带病进京”人员。
根据北京市19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境外进京人员管控措施的通告》,从即日起,所有境外进京人员,均应转送至集中观察点进行14天医学观察,费用自理。对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4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原因不适宜集中观察的,经严格评估后,可以进行居家观察。不再受理有单独住所且住所内没有其他同住人员的居家观察申请。
全周期管理团队
北京市东城区第一时间成立入境进京人员防控组,包括现场工作组、后端信息组、街道工作组、酒店接待组、物资保障组、交通运输组,24小时全程值守。
手卫生、戴帽子、戴N95口罩、穿防护服、戴手套、穿鞋套、再戴手套、带护目镜,经过几天的训练,工作人员已经可以在5分钟左右独立完成。
如何做好转运的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市东城区采用入境服务“全周期管理”方式,形成事前有预判、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反馈的全周期闭环管理。
每天晚上,北京市疫情防控组都要下发一份次日首都机场入境航班班次情况。东城区防控组根据3月13日至3月15日人流分布的数据统计,针对每日早8点至24点是入境人员高峰的特点,第二至第五小组从原来每组5人增加至每组8人、增加两辆大客车运送旅客,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旅客等待时间。
工作小组信息共享
“90后”冯茹梦是组里的“翻译官”,她和“80后”李婷一起负责接待旅客、做信息登记。接待旅客时,首先核实旅客的实际居住地是否在东城区,经过初筛之后,请旅客填写表格,包括姓名、性别、国籍、证件号、自何国入境、航班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
出示证件后,进行二次信息核验,拨打手机号,确定填报的手机号码可以联系上旅客本人或家属。
目前,关于“特殊情况”居家观察,对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4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孕产妇、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原因不适宜集中观察的,经严格评估后,可以进行居家观察。
对于提出居家观察申请的旅客,联络员会联系街道工作组,核对是否已于入境前提出了申请,是否符合“特殊情况”,是否已经严格评估并同意。对于符合条件的旅客,安排专车、专人送至居住小区,与社工无缝对接。
其他人员统一乘坐大巴车,前往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车上工作人员会拿着名单,与酒店工作组对接后续事宜,达到全封闭、全流程对接。
因为申请居家观察者需要等待社区核实情况,一些经过长途旅行、疲惫不堪的乘客就会很着急,甚至时不时凑上来看看,怎么样了?还不到我呢?什么时候能走?
为了安抚他们的情绪,李婷说:“我们会及时告知他们,我们正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预计时间有多久。”这样心中有数,会减少焦虑的情绪,安抚疲惫的心灵。
遇到一些因焦虑而发难的旅客,冯茹梦说:“我会把语速放慢,我相信温柔的话语,想吵也是吵不起来的!”
北京市东城区现场6个工作小组,每日互通有无、信息共享。每日所有入境人员完成登记后,相关信息同步发至属地街道和后端信息处理组。这是一套完善的事前预判、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的“全周期管理”机制。
一位杨女士完成登记后,安静坐在等待席,工作人员告知她相关工作要求时,她平和地说:“没关系,按你们的程序走就行,你们也很辛苦。”
一位“00”后的小妹妹,由于没有国内手机号码,一直借用第四组“翻译官”程禹嘉的手机与家人联系。在等待时,她忽然上前找“小姐姐”,从兜里掏出一个3M口罩,小声说“姐姐,我还有一个多的口罩,送给你。”虽然婉拒了她的好意,但程禹嘉的心好暖。(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