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布新高考方案 2020年起实行“3+3”模式
中新网北京4月7日电 (记者 杜燕)2020年起北京高考实行“3+3”模式,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今天,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
2020年起本科院校招生录取实行“3+3”模式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此轮高考改革其中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考试科目调整和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的改革。
从2020年起,北京市将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门科目满分150分,总分450分。
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模式也将同步改革,今后北京市将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从2020年起,参加本科院校招生录取的考生的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也就是普通高考考试科目实行“3+3”模式。选考每门科目满分100分。这样在新高考方案框架下,高考总分满分值仍为750分,作为高等院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那么,选考科目怎么确定呢?方案指出,高等院校可根据办学特色和定位,以及不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中,分专业(类)自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但最多不超过3门,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满足选考科目其中任何1门,即视为符合报考条件。而对于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高等院校,考生在报考该校时无科目限制。
此外,方案提出,从2017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听力分值30分,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英语听力一年两次考试,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最高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从2021年起,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
2017年起本科三批将合并入本科二批
从2015年起,北京高考本科志愿和单考单招志愿填报时间已从考前填报调整为考后知分填报,并将本科一、二、三批次志愿设置从平行志愿组方式调整为大平行方式,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
根据方案,从2017年起,将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待条件成熟,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
从2015年起,北京高校自主招生、高水平艺术团和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已开始单独设置志愿,并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本科一批录取开始前进行。
方案提出,今后相关高校要公开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办法、考核程序和录取结果,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在市属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在市属高校中设立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统一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多维综合评价招生方式。
2017年起新高一学生开始实施学业水平考试
方案提出,2017年秋季起,从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哪些科目会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呢?方案提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科目均列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3门科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种。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学习要求为依据,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和选修Ⅰ学习要求为依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作为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合格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等级性考试科目考试成绩以等级呈现。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高中学生在完成必修学习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其中3门科目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上述6门科目的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由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以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科目考试成绩作为相应科目合格性认定的依据。也就是说,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语、数、外三门课的学业水平考试。
体育与健康、艺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4门科目仅设合格性考试,各区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学生平时表现,综合测评并确定其合格性成绩。市教委将通过专项督导和社会监督,依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动态监控教学过程和结果。
根据方案,北京市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而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含中专、中职和职高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普通高中同等学历资格认定。
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纳入高校录取参考
“北京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北京将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要记录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审美素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
综合素质评价在具体操作中,将进一步完善以电子平台为载体的学生综合素质电子档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观察、收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主要表现的相关事实材料,注重学生志愿服务的记录,高级中等学校以描述性语言方式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进行评价,注重写实性,以电子平台为载体及时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每学期结束时及时进行材料的遴选、公示、审核、监督。学生毕业时,提取经过审核、公示的相关资料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为高等学校选拔学生提供参考。
根据该方案,从2020年起,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参考,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用谁评”的原则,招生学校应提前公布具体使用办法,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开。
多项改革举措确保高考实现全过程公平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北京已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市三好学生、市优秀学生干部加分项目。
方案明确要求,2015、2016年少数民族考生加5分投档,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此外,在本科招生计划分配方式上,该方案也凸显公平导向。从2015年起,北京已在所有市属本科一批院校设立农村专项招生计划,面向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就读的农村户口考生招生。同时在北京高校开展“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海外境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学生(即“双培”和“外培”计划),招生计划向远郊区倾斜。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介绍,今后农村专项招生计划和“双培”和“外培”计划将继续深入推进。
此外,根据方案,北京将继续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实验。从2015年起,北京已支持部分示范职业院校与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国内外大企业合作,选择对接产业发展的优势专业招收初中应届毕业生,完成高中阶段基础文化课学习和专科高等职业教育后,通过专升本转段录取进入本科高校学习。(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