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机构已达19家

16.02.2015  17:38

  原标题: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机构已达19家

  两年来各试点多次对典型案例进行评议取得实效

  近年来,新闻敲诈、虚假新闻、有偿新闻、虚假广告……这些存在于新闻行业的突出问题屡打不绝、屡禁不止,损害了新闻队伍的形象和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为了加强行业自律,2013年中国记协开展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工作,这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创新之举,是依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四管齐下、综合治理的新平台。

  继 2013年第一批新闻道德委员会在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北试点成立后,2014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成立新闻道德委员会试点的省市和机构已达19家。试点工作开展近两年来,已初步形成了案例评议、查处通报等相关制度,在加强行业自律、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2014年12月8日下午,中国记协组织召开新闻报道专题评议会,针对某报“疯子医生”等报道进行评议。经核实,该系列报道采访不深入,严重失实。评议有利于厘清事实,并对渲染炒作医患矛盾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予以引导。

  就新闻报道违纪违规问题召开专题评议会,在中国记协尚属首次,并得到绝大多数网友的肯定。两年来,各试点省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也多次对典型案例进行评议,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新闻界不正之风的蔓延。

  作为首批试点的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始终注重“三联”工作,即信息联通、工作联接、案件联办,成立专门的举报中心。截至去年底,核查举报投诉29件,通报10件。

  2015年1月15日,北京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针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所涉及的新闻职业道德问题进行了专题评议,并提出八点报道意见,如及时、全面、客观准确报道,把握好“时、效、度”、重视人文情怀、推动事件的妥善处理等。

  不少干部群众反映,新闻道德委员会成立后,基层的新闻敲诈、有偿新闻等活动大量减少,群众投诉数量也大幅下降。陕西省记协副秘书长张竞怡说:“百姓有了监督新闻媒体行业规范的渠道,形成的‘倒逼’压力,会推动新闻界加强自律、恪守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