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会议中心APEC新闻中心启用
昨天,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2014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新闻中心对世界各地媒体记者正式开放。本报记者 饶强摄
本报记者 张倩怡
昨日,国家会议中心APEC新闻中心正式“迎客”。由于首次采用双中心模式运行,在国家会议中心之后,雁栖湖新闻中心将在10日正式启用,两个中心都将24小时运行,直到11月11日会议闭幕。
新闻中心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昨日共接待国内外记者300多人次,而随着会议大幕正式拉开,新闻中心将在今明两天迎来入驻高峰。
8点前就有记者来“踩点”
位于国家会议中心一层北侧的APEC新闻中心昨天8点正式“开张”。不过距离8点还有一刻钟,肩上扛着摄影用的器材、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设备,朝日电视台的摄影记者山本先生等一行三人出现在了新闻中心大厅门口,成为最早进驻新闻中心的外籍媒体。
“我们现在可以去预定了的工作室调设备吗?”瞧着时间没到点,山本有些试探地询问服务台的工作人员,却立马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原来,山本他们还只是为同事“打头阵”的,为了这次APEC报道,他们特意把日本、驻美国等地的同事都召集起来,组成了一个近20人的报道团。
“之前就听同行说,新闻中心挺大。”同行的中国员工刘潇说,他们几个常驻北京的同事特意早点来熟悉情况、“踩踩点”。
和刘潇一样,“宽敞”,成了不少记者走进新闻中心的第一感觉。截至目前,注册参会记者已经超过4000人,而位于国家会议中心的这个APEC新闻中心足足占据了北侧E1和E2两个展厅,1.1万平方米的总占地面积也达到了1个半足球场大小。
“我们是凤凰卫视的,来打个招呼!”昨天上午,不少来到会场的媒体记者都忙着布置自己的小隔间,纷纷挂出了“新华通讯社”、“中央电视台”等标识。
“没想到这么贴心”
领取媒体包,是昨日不少媒体记者进入新闻中心后的第一个步骤。为了大伙儿方便,发放物资的房间被安排在走进新闻中心的第一个“小隔间”里。一个结实耐用的双层电脑包,一套APEC主题的纪念邮册,在这套“搭配”中,还藏着组委会的贴心小服务。原来包里除了装着一份媒体手册外,还准备了一块可随时给手机充电的移动电源。一位记者感叹:没想到新闻中心服务方这么贴心。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纸质版的媒体手册外,今年新闻中心还特意首次开通了“掌上新闻中心”,记者通过扫描媒体手册上标注的二维码,就可以通过手机查看新闻中心官方网站同步的信息内容。
走进新闻中心里侧,一排五六米长的长桌上整齐摆放着提供给媒体阅读的各式书籍和服务指南。“看,也有阿拉伯语的!”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的记者美丽凑近一瞧,连忙招呼着身旁的同伴。拿起一本《亚太大家庭》,她说没有想到组委会这么贴心,在英语等版本外,还特意准备了阿拉伯语的书籍。
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美丽可谓是个“中国通”,她说“美丽”这个中文名字就是她给自个儿取的,而他们这次为了APEC报道也是出动了整个中国团队,“谁都不想错过这么一个大会!”
网络究竟好不好,也是不少记者最关心的问题。在媒体公共工作区,摆放着数十排白色桌椅,所有524个座位上都配有电源插口和网线插口,而桌面上都还摆上了一小盆点缀用的绿色植物。“不赖”,点开网络上正在直播的早间新闻,日本读卖新闻社的一位记者现场测起了网速,屏幕上畅通无阻的画面让他放了心。
4次茶歇两顿正餐保障饮食
昨天上午10点来钟,一位头顶着长长的黑色厨师帽,留着两撇小胡子的老外“大厨”悄然出现在了新闻中心的茶歇区。他是国家会议中心的行政总厨费得力,尽管参加过不少次大型会议,费得力说承接一次这么长时间的国际型会议的餐饮工作还是头一回,为此他特意“猫出来”瞧瞧第一次茶歇的供应情况如何。
“我们整个后厨从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忙活了。”费得力说。
中式的烩羊肉、炒饭,西式的牛肉沙拉、意大利面……昨天中午,新闻中心里的首顿正餐也向媒体人员亮相。在为期8天的运行时间里,国家会议中心将为媒体人员每天提供茶歇4次,正餐两次,同一时段能满足近2000人用餐。国家会议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记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新闻中心配备了较为丰富的菜品,每天的午晚两餐,均由5种凉菜(3中式2西式)、10种热菜(4中式6西式)、5种甜品和2种汤(1中式1西式)构成。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