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 "民告官"立案量一周增四倍
新行政诉讼法实施第一周,“民告官”案件陡增四倍。12日,北京高院通报,5月第一周,北京法院一审行政案件立案量达到521件,约为去年每周平均立案数量的5倍。
此外,北京法院还发布了2014年北京法院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近年来,全市法院行政案件年受案数量逐年大幅递增,去年全年突破两万件。其中,近五成“民告官”的一审案件发生在城建、公安、工商、土地资源等民生领域。
【趋势】
行政机关败诉率还将升高
新行政诉讼法从今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北京高院副院长王明达介绍,新法实施一周以来,行政案件立案量大幅增长,一审行政案件已经立案521件,这一数量约为去年平均每周立案数的五倍。此外,收取材料等待审查的案件还有411件。“虽然立案量会有较大增长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但增幅还是大大超过了预期。”王明达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民告官”案件的数量还将持续增加。
新行政诉讼法第一条就取消了维护行政机关职权,更突出强调了司法监督责任。北京高院行政庭庭长娄宇红说,对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法院今后将判决撤销,还有对行政处罚之外的、涉及款额的确认和认定的,如确有错误,法院也要判决变更。法院预测,行政机关的败诉率还将进一步走高。
【数据】
“民告官”案去年翻倍
王明达介绍,近年来,全市法院行政案件年受案数量逐年大幅递增,2013年首次突破万件,2014年全年更是突破了两万件,累计达到21478件(包含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同比上升105.8%。
记者了解到,在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中,以国家部委为被告的一审案件高达10407件,而以本市行政机关为被告的一审案件累计有5242件。从全国来看,北京法院受理一审行政案件数,约占全国一审行政案件总数的10.5%,连续数年位居全国第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政诉讼公民‘不敢告’、‘不会告’和行政机关‘不愿被告’现象已得到明显改变。”王明达说。
商标专利案数量约占以国家部委为被告一审行政案件的95%,对于如此高的占比,娄宇红解释,因为我国是商标大户和专利大户,注册量大、申请量大,这就会产生很多类似要不要注册、给不给注册、把别人的权利给注册了等问题,法律纠纷随之而来。
【特点】
近五成案件涉及民生领域
审查报告显示,在北京法院2014年受理的一审行政案件中,除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外,有近五成的一审行政案件发生在城建、公安、土地资源、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交通、民政等与民生相关的行政管理领域。
王明达介绍,城建、公安、工商和土地资源这四个领域的案件收案数量居前四位。其中,新收土地资源类案件同比增长115.7%。此外,法院还受理了1032件政府信息公开类一审案件,同比增长27.6%,政府信息公开案件正成为行政案件的重要增长点。
【判决】
乡镇政府败诉率达三成
去年,全市法院严格执行司法审查标准,对违法行政行为或者行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依法判决撤销、确认违法、无效、变更以及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的案件共计1309件,在审结的一审行政案件中约占12.7%。行政机关败诉率连续数年持续上升。
王明达表示,在行政机关败诉的案件中,败诉率最高的是乡镇政府,达到30.4%;其次是工商类案件,败诉率达到18.7%。败诉率较高的还有城建类案件败诉率为14.1%,政府信息公开类案件败诉率为11.8%,土地类案件败诉率为11.7%。王明达解释,这些领域管理范围广、涉及面宽、与群众权益密切相关,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这些领域行政执法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此外,去年全年,经过法院协调被告改变行政行为原告撤诉,或原告主动撤诉的案件有1426件,占一审审结案件总数的20.45%,协调和解案件数同比上升76.3%。
北京高院分析认为,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违反法定程序,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四个方面,是导致行政机关败诉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