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刘元春:期待地方政府能以新发展观布局区域发展工作
近日省级两会密集召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6日,安徽、新疆、上海、江西、北京、天津、内蒙古、河南、湖南、湖北、甘肃、西藏、福建、黑龙江等十余省市已召开两会。
作为地方政府上一年的工作总结大会和新一年的工作风向标,今年的地方两会有哪些新看点?2018年的地方政府工作将发生怎样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各地方两会密集召开之时,他更期待看到地方政府能够以新发展观,采取区域协同的模式来布局本领域工作。
同时,还希望地方政府能够通过真真切切改变自身的营商环境等方面,达到提升投资吸引力的目的。
经济增长重在提质
常被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最佳的数值,GDP一直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
但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越来越向高质量方向发展,GDP概念逐渐淡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金碚1月18日参加由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17经济形势分析会时就曾表示,2017年中国经济正向着提高质的方面在变化,在此趋势下,2018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态势是能够保持的。
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自2014年以来便纷纷调低GDP预期增长目标,重在质量发展。
比如,安徽从8.5%左右调至8%以上;湖北从8%左右调至7.5%;甘肃从7.5%调至6%左右;内蒙古从7.5%左右调至6.5%左右;西藏从11%以上调至10%左右等。
刘元春表示,进入新时代,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过去在数字上做文章的政绩工程已经行不通,因此挤出水份的数据有利于更好的把握中国经济实际运行的规律,有利于中国在坚实的基础上建设民族复兴事业。“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在真实的统计数据上,这样才能为国家经济发展给出准确的建议、准确的治理方向和治理模式。”
民生清单目标明确
刘元春还表示,民生经济或是今年地方工作的一个重点。
从目前已经召开的地方两会来看,这张“民生清单”已有多项明确目标。如在保障住房方面,上海市提出,今年计划新建和转化租赁房源20万套,新增代理经租房源9万套。此外,还将新增供应5.5万套各类保障房,完善共有产权住房制度,放宽廉租住房准入标准;
在治理交通拥堵方面,北京市提出,加强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年内开通3段轨道新线,运营总里程达到630公里以上,市郊铁路里程达到238公里。新开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0条以上,新增公交专用道40公里以上。推进青年路北延等城市主干道建设,实施疏堵工程100项。完成900公里自行车道治理,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提高到73%;
在教育医疗方面,黑龙江省提出,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培训1500名全科医生、招聘1000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执业医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补助经费提高10%;
在城乡低保方面,江苏省提出,2018年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8%以上,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一体化率和实际补差水平;
在养老保障方面,天津市提出,要积极培育养老家政;新建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0个。
地方发展视野必须更宽广
随后各地方两会还将陆续召开。在淡化GDP,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刘元春对国是直通车谈出了他对地方两会的期待。
刘元春表示,他更期待看到以行政单位为主体的政府报告能有更广阔的视野,以新发展观为引领,采取区域协同发展的模式对本领域工作进行布局。
“目前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行政单位为主体的布局,实际上对整个区域协调发展是有阻碍的。”因此,他认为,地方政府如果还是像过去那样各自为政,而没有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那么其自身的区域发展也很难在新的时代有所凸显。
同时,他还强调,地方政府不要再简单地重复过去招商引资的模式,而是要着眼于发展,通过真真实实的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来提升吸引力。
“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区域,在新一轮的上任潮中,切忌新官上任三把火,重复过去抓投资、抓建设、抓项目的模式。而一定要从自身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可移居的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来提升本区域对人才、资本的吸引力。”刘元春表示。
(刘元春,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