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新华社南宁9月12日电 题:共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写在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 王念、程群、潘强
硕果金秋,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南宁。
承载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共赢梦想的第十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自2004年以来,每年举办的东博会和峰会,构建了中国与东盟在多个领域的协调合作机制。9月12日至15日举行的第14届东博会,将准确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刻内涵,突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助推区域经济一体化”主题,通过东博会的升级发展,使“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向海而兴 硕果累累
2000多年前,满载瓷器、茶叶和丝绸的中国商船从广西合浦出发,沿着南部海岸线到达东南亚,并运回各类异域珍品。
向海而兴。千百年来,中国与东南亚人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相知相交,互通有无,传递情谊。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是世界贸易版图中少有的亮色。
近年来,中国-东盟的抱团合作,取得了累累硕果。中国已连续八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六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6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实现了4522亿美元,今年1至7月双边贸易额达到2770亿美元。
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承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沟通合作的重要平台。
本届东博会主会场新增展览面积1.4万平方米,总展览面积达到12.4万平方米,总展位数6600个。其中,东盟及区域外展览面积3.3万平方米。东盟8个国家包馆,主题国文莱首次包馆。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介绍,东博会和峰会采取“政治搭台、经济唱戏”模式,除了商品展,还举办多类型、多层次高端对话,增进商界、政界互信,建立起中国与东盟多领域的部长级磋商机制,为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合作共赢 凝聚共识
借助东博会平台,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中国的电子电器、建筑材料、电力设备、工程机械,以及新能源技术、高铁技术、农业技术等对东盟的出口不断扩大;东盟品牌的食品饮料、生活日用品、大宗原材料等特色商品备受中国采购商青睐。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包容、开放的坚持与倡导,正为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打开新局面。东博会机制推动建立的合作共赢、开放创新、对话协商、务实合作的新局面,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识。
本届东博会共有2709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长1.5%。一批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参展。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杨雁雁说,本届盛会采购商数量预计将超过1万人,其中国际买家预计达4000人,主要来自东盟、欧美、拉美、中东、南亚和非洲等国家及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说,以东博会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宁渠道”。“南宁渠道”集中国与东盟之间政治外交、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为一体,成为连接中国和东盟高效畅通的国际大通道。
机制升级 共建丝路
首设“一带一路”专题展区、哈萨克斯坦作为首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出任特邀合作伙伴、首次举办茧丝绸行业创新发展主题展……“一带”与“一路”在南宁相遇,这是今年东博会的最大亮点。
立足中国—东盟合作,东博会开始面向全球开放,由服务“10+1”向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一带一路”等区域外国家拓展。
本届东博会将原有的“特邀贵宾国机制”改名为“特邀合作伙伴机制”,邀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哈萨克斯坦担任。其间还将举办国家形象展示、国家推介会等活动。这是东博会首次邀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担任,实现了东博会服务“一带一路”的新突破。
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领域,本届东博会举办36个高层论坛,创历史新高。新增中哈合作、海洋旅游、空间信息走廊工程、生物质能、中柬企业家、法学家、财税、防灾减灾、人道交流、女企业家创业等10个领域的论坛。
“未来,将不断打造升级版东博会,推动‘南宁渠道’提质升级,促进中国与东盟合作走向纵深。”王雷说。
出席开幕式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开幕式上,中国第一次将双方创新合作提到如此高度,有深刻的内涵。明年是中国-东盟创新年,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26年来,双方合作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推动创新合作。
相聚盛会,共建丝路,共享硕果。依靠11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和一次又一次的升级发展,东博会正不断进步,迈向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