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快

20.11.2015  09:07
  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150亩泥炭地已经播撒草种、覆盖碎草,“死亡”的泥炭地植被正在被恢复;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上万亩的梭梭林正在成长;新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实施下湖口经营设施拆迁切换,将下湖口区的旅游接待功能切换到距离湖区28公里处的贾登峪,喀纳斯景区的整体形象得到极大改观……近年来,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引下,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加快,成效显著。
   自然保护区范围不断扩大
  近几年,我区自然保护区范围不断扩大。
  2014年,新疆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新疆巴尔鲁克山自然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申报面积及功能区划调整同时获得国务院批复;2014年8月申报的温泉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阿尔泰科克苏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通过国家林业局预审,目前进入中期审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评审程序上报国务院。今年,额尔齐斯河可可托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塔什库尔干自然保护区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恢复湿地的同时,还进行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目前已累计恢复湿地两万亩。”日前,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员杨长乐介绍,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还将继续恢复扩大湿地面积,预计恢复后湿地面积将达4万亩。
  近几年,新疆先后投入2.5亿元实施了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喀纳斯湖、乌伦古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据自治区林业厅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区共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52处,总面积2310万公顷,占我区国土总面积的13.91%。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我区自然保护区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全区野生植物达4000多种,占全国植物种类的十分之一;野生动物7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16种,约占全国保护动物的三分之一。
  在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通过近几年的保护恢复,红柳、胡杨次生林面积不断扩大,往日被破坏的河床、裸露的土地都已被植被覆盖;候鸟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大量候鸟选择在这里越冬。
  而这些变化在我区已是普遍现象。杨长乐说:“通过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类由之前的233种增加到261种,新增加了斑嘴鹈鹕、鹈鹕、遗鸥、鸬鹚、短尾贼鸥等,还有七八只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
  未来,我区还将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全面系统的合理规划,逐步实现从以物种保护为中心向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中心转变,从点、局部、分散等方式的“岛屿”保护布局向建立自然保护区网络转变。
  保护区管理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
  阿克苏市、石河子市相继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跻身全国31个“国家森林城市”行列,开创西部干旱地区建设森林城市的先例。
  全区61个城市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和“自治区园林城市”。一批“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自治区园林城市”、“自治区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相继命名;一批反映生态文化的影视文学艺术作品相继完成,林业生态文化的引导作用不断显现。
  近年来,新疆森林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在专项行动中,全区各级森林公安机关采取清查整治自然保护区、开展普法教育等措施,每年查办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百余起,有效维护了生态安全。
  目前,我区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颁布管理条例,实现了“一区一法”;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这些举措有效推进了保护区法治化建设,使我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记者  张瑞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