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无公害防治 为新疆林业构筑“安全屏障”

24.10.2014  09:03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0月24日讯     2013年,新疆全区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09%。,预报准确率87.7%、种苗产地检疫率100%、无公害防治率93.4%。数据给力的原因在于新疆近年来围绕全区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重点,转变防控理念,完善防控策略,创新防控机制,实现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无公害防治已成为新疆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措施的主流,为新疆林业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更为“走出去”的特色林果,贴上了质量安全的绿色标签。
   预防预警 主动出击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速度和规模渐呈加剧之势。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仅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关系到农民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那么新疆在这场战斗中将如何布局?
  变“被动救”为“主动防”。近年来,新疆在哈密烟墩、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投资2522.48万元建设了省级林业植物检疫检查站,有效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同时,在交通要道建设了27个临时检疫检查站,阻止区内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
  防止“小灾变大灾”。“十二五”以来,新疆加强了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目前,新疆已建成区、地、县、乡四级测报站点658个,覆盖所有地州市、县市和61%的乡镇,主要林业生物灾害常发区监测几乎达到全覆盖,做到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
  群策群力。新疆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立了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为组长,城建、交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16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领导机构。2012年,新疆多部门联合开展了“绿盾”林业植物检疫执法检查行动,查办违法违规案件145起、案值320万元,提高了林业检疫执法工作的震慑力。
   科学治理 助农“生金”
  林果业是新疆的优势产业,林果主产区农民收入的一半来自林果业。如何确保林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了政府和农民最为关注的焦点。
新疆全面落实科学的防控策略。在宏观方面,编制了《新疆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战略与行动计划》、《新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十二五”规划》,为推动各级相关部门配合支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措施保障。在微观方面,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分布情况、潜在危险性、危害情况、寄主情况、防治难度5项指标,将发生危害较为严重和较为普遍发生的80种林业有害生物进行了评判和分级赋分,实施全区分级管理、分类施策、分区治理。
      2011年,新疆创造性地开展了红枣等6个特色果品的“生态健康果园”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实践中,不使用化学农药、不施化肥,落实有害生物防治和配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收集有害生物的的相关技术资料,为“生态健康果园”的栽培管理标准、果品品质标准和评估标准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负责人骄傲地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生态健康果园”试点示范项目基本实现了果园生态环境友好、果品食用安全、果品品质质量提升和果品优质优价、产业提质增效的预期目标。下一步,将通过典型示范,引导推动以生物防控技术为主的可持续防控措施推广,确保特色林果产品的质量安全。
      安全用药  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安全用药则是无公害防治的关键细节。那么新疆如何在科学安全用药方面有所作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新疆组织编写了一系列业务指导书籍,修订了9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规程,制订了19种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办法、16种自治区补充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技术操作办法,出台了25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的地方标准。
在推广普及先进防治技术方面,新疆实行预防补助与灾害补助相结合、趋势分析预报与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发挥项目资金导向作用;严格专项管理和检查验收,重点加强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效果的审查和核实。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新疆也不曾停下脚步,通过基因序列测定和对比研究,开发出了枣实蝇分子生物学快速鉴定技术;通过野外调查、室内病株分离培养、大田红枣果实病害防治药剂筛选,初步掌握了两种常发性红枣病害的侵染途径和发病规律。
      目前,一批先进、安全的药剂药械新技术、新成果已在新疆得到了普及应用。微生物制剂和植物源杀虫剂已经逐步取代了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制剂;防治作业正迅速由手持式、背负式设备向机械化高射程设备、地面防治向空中飞机防治的现代化方式迈进;人工鸟巢招引技术得到了全面普及。
随着无公害防治工作的日趋规范,新疆林业走向了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走出了一条大地“增绿”与助农“生金”兼顾的防控之路。(赵兵武 李娜 陈梦 肖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