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故事 | 恰同学少年(二)
学生记者 王栋 高益凡 孙璟瑜 摄影
9月7日,我校又一个美丽的日子,2371名硕士研究生、785名博士研究生迎来他们的开学典礼,开始攀登科学高峰的学术旅程。他们有怎样的故事,又有怎样的新语新愿呢?
为了“解民生之多艰”
“中国农大科研方面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信电学院的吴丽对记者说到,“选择在中国农大读研,不单单因为科研,我很喜欢农大心怀天下的气度与担当。”
吴丽是从外校考研到农大的,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农大时,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就是因为校训啊!‘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这种情怀、这种责任,让我感动、让我振奋。我觉得大学生,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一定要找一个学风校风和自己人生志向贴合的学校,然后努力奋斗去实现理想。”
舍不去的农大情
生物学院的陈洲男本科就是在中国农大读的,大四获得保研资格后,他坚定的选择继续在农大念书。“同一所大学,都是开学典礼,现在的感受和四年前完全不一样,和三个月前毕业典礼时的心境也有很大不同。就是感觉自己是个‘老人’了,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告诉记者。
“本科岁月一去不复还,很怀念那时的自己”,洲男不禁感叹道,“也正是本科时候积累的对农大的情感、对农业的情怀,让我选择继续在这里深造。”
新的旅程,继续看沿途美景
人发学院伍越是15届工作保研,结束了两年在农大的工作,她又踏上了新旅程。
“当时选择工作保研,是因为本科期间接触了一些学生工作,在这方面收获了很多经验和友谊,因此想在学生工作上有更进一步的学习;选择读研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更高的追求,这样才能有更高的自我定位”。
面对从老师到学生的身份转换、面对未来,她说“还是一样的熟悉感,及时多勉励,岁月不待人,未来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欣赏、收获沿途美丽风景”。
选择时不纠结,付出时不懈怠
经过了一年的支教,韩敏又回到了这个她熟悉的校园。大四那年,有着支教情结的她放弃了直接保研,选择了先去支教一年。
那年,看到研支团“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标语时,她心动了,没有犹豫,因为她知道,这样的机会,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
深知自己作为教师会因为教学方法稚嫩、教学经验不足等遇到众多困难,为此,在奔赴服务地前,她做了许多准备来迎接老师这个全新的身份,但真正进入到教学岗位时才发现,不足的还有太多太多。
“面对对知识充满了渴求的孩子们,突然发现自己曾经所掌握的内容是如此单薄,对学生问题的解答如此经不起推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只为了一纸学历,启发自己曾经对知识渴求的态度和求索精神并将其进一步发挥提升,这大概是我现在回来读研的目的”。
“支教回来后,好多人说我似乎有些变化,确实,与其说我带给了支教地什么,支教本身带给我的似乎更多。之前,我做出大多决定的考虑出发点大都小至自己,大到家庭、班级、学校,为国家做些什么,为社会做些什么,似乎只是一个大的概念和遥远的指示灯,支教后,也许是因为真正将自己带入教师这个承担着培育国家祖国未来一代的重要使命身份,我会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考虑教育现存的问题,我们有没有能力改善这一问题甚至解决。”韩敏向记者说着支教带给她的感受和变化。
她说,未来是未知的,但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朝着心中那个从模糊变得慢慢清晰的理想前进。选择时别纠结,付出时别懈怠,离开时别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