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来报到的“小鲜肉”们(图文)

08.09.2015  15:46

      

   

   

学生记者 黄越 冯里滨 卢志林 沈敬轩 李登科 刘倩影 摄影

   双胞胎兄弟

  “其实我们8月份有给学校打电话,希望别调一个宿舍,可惜没打通”。国际学院新生田子伯说,他旁边站着的是双胞胎弟弟田子仲,两个人巧合的被分到了同一间宿舍。作为北京本地人的两兄弟,对农大并不陌生,报考前就来过多次。

  虽然高中不同校,但是高考中兄弟俩考出了相同的分数,也来到了相同的大学。谈起这事,田子仲说:“本来我们是想去不同的大学的,但是由于两个人都对经济学类感兴趣,并且看重农大国际学院出国的机会,所以两个人填报了农大的志愿。”哥哥田子伯坦言:“两个人高考分数是一样的,绝对是意料之外。”同样的分数让两个人来到了同样的专业甚至住进了同样的宿舍。

  在外人看来如此相似的两个人,兄弟俩却有不同想法。田子伯说:“我们一直想改变大家对我们的这种误解,其实我们两个人有完全不同的性格,擅长的学科也不一样,但是大家习惯于把我们等同于一个人。”“我们希望我们在大学可以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有自己的特色。”田子仲补充到。

   新生志愿者

  在动科的迎新志愿者队伍中有几个特殊的身影,他们是6号刚报道的新生。新生林若曦说:“从小就被教着要乐于助人,报道后也没有什么事情了,就想来帮学长学姐们的忙。”尽管烈日当头,她也并不觉得辛苦,反而通过志愿活动认识了更多新同学。

  来自河南的张沛文由于对动物的兴趣,报考了动科专业,“报道后,看到学长学姐工作挺忙的,想要为学校出一份力”张沛文便开始了迎新工作。张沛文说:“希望以后能开心的过好每一天,学习上有所建树。”

  烟台研究院的迎新队伍较为特殊,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在烟台校区,所以院里的迎新志愿者都是从其他院“借”来的。营销152班的大一新生郝俸欣刚来报到,看到志愿者比较少就自觉地担任了志愿者的一员。一天的时间他已经带了十几个同级新生报到完毕。第一次见到柯校长,他用“很帅”“很有亲和力”“影响力很大”来描述柯帅。谈到未来的发展,他则表示想要出国进一步深造。

   热爱工科的娇小女生

  尚煜欣是工学院农业工程专业的新生。在迎新现场,前来看望新生的党委书记姜沛民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女生会选择农业工程专业?是自己选择的吗?”尚煜欣肯定地回答说,自己对工程和机械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必然是将来的重中之重,这就是她选择农大农业工程专业的理由。

  随行的副校长王涛说:“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未达到世界标准,这一有前途的行业还等着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前去振兴!”

  作为北京考生的尚煜欣在报到之前就已游览过农大校园,“东校区虽小,校园建筑却十分宏伟,”她充满憧憬地说,“在这里的四年应该会是充实的四年,除了好好学习之外,我也想多加几个社团,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

   信电实验班的学霸

  信电实验班的新生张原桐是2015年我校在安徽省招生的理科最高分。在谈到为什么选择农大,又为什么选择了实验班时,他说:“选择实验班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还不明了,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情况下,实验班可能在将来的选择上比较自由,有更多的发展方向。”说到农大,他腼腆地笑了笑,“一开始填报志愿的时候农业大学并不起眼,但是具体选择时发现内敛的农大性价比非常高,就一鼓作气填报了。”

   家乡与农大的不解之缘

  来自云南临沧的陈朝兴是2015级农学院的一名新生,他的家乡也与我校渊源颇深。2013年,我校就与临沧市签订了市校合作协议,在临沧市设立了两个教授工作站并进行了大量的农业教育指导,为临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陈朝兴说,来到农大后接待自己的志愿者们都非常的热情,进入新生绿色通道也很便捷,整个过程中都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只是没想到家乡和农大有这么深的渊源,既然选择了农学院,那么就要好好学习刻苦努力,回报学校、回报家乡。”

   报考食品学院的印尼留学生

  在姜沛民视察迎新现场时,巧遇来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印尼留学生黄大卫。他在北京上了两年高中,在报考时毅然决然选择了农大,因为农大的食品专业是非常优秀的。虽然在中国待过几年,但是他的中文并不是很流利。他希望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练习中文。争取交到更多中国朋友,很好地融入到农大的学习生活中。

   外公送外孙来报到

  7日上午,记者在人发院的家长休息区发现一位年迈的老先生。王老先生是从石家庄一路陪着外孙来北京报道的。他看着外孙长大,如今外孙顺利考入农大,王老先生比任何人都开心。“农大可是好学校啊,又是‘985’,还是‘211’,孙子能来这里上学,我真是太高兴了。”说话时,老先生脸上一直挂着笑

责任编辑: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