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教研究]刘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13.04.2018  00:50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包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和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体现出人民性、时代性、战略性和开放性等鲜明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使得我国在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在教育领域,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和关心高等教育事业,亲自主持研究高等教育问题,审议通过相关改革方案和政策文件,多次深入高校视察指导,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产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扎根中国大地、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育智慧结晶,是被实践证明的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确理论和经验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是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思想一脉相承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继承了党优先发展教育的优良传统,把高等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重要地位、核心目标、改革方向、治理模式、建设路径等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是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也是新时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学术遵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植根于中国本土,是随着中国由世界边缘走向世界中心的进程发展起来的。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 进。”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内外一些专家开始探讨总结中国道路。在这种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扎根中国大地的大学必然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国家发展的大学。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科学体系,其内涵十分丰富。从总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 强国须由教育奠基,教育助力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教育强国”确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并要求“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出的重大决策,为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所肩负的使命神圣而艰巨。从把教育确定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到把“建设教育强国”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不仅使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而且揭示了教育对民族复兴的决定性意义和奠基性作用。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关乎国家富强,关乎民族振兴,关乎人民幸福。我国尽管已跃入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欠佳。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已成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2. 保证质量、推进公平,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当前“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公平。他指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促进教育公平,必须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高考改革。应通过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努力做到高考机会公平、过程公开、结果公正,切实维护社会公平。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多所大学时均强调,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改革目标。就其实质而言,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和谐发展;是使外延的扩展与内涵的丰富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时代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主要通过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仅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要提高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当中的中心地位,要着力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高校科研水平的高低不仅彰显了高校的综合实力,也是国家综合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高校要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要以科研成果的创造性、实用性以及科研对人才培养贡献为导向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高科研水平。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利用高校资源丰厚、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的能力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拓展社会服务面向,全方位地开展服务。

3. 扎根中国大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 作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关于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之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各类高校切实肩负起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办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扎根中国大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大学必须遵循社会需求逻辑,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办成高素质新型人才培养高地、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大学必须立足本土进行理论创新。只有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学要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加强理论研究、历史研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同时,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注重发挥高校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作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破解发展难题。

扎根中国大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模式是与其文化相适应的。因此,办好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还要充分考虑由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带来的必然差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植根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是传承中华文化血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服务国家发展的大学。

扎根中国大地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举办的普通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必须毫不动摇、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4. 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努力造就“四有教师”和“引路人”。 卓越的师资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前提和基础。2014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和学生,期间他提出了好老师的“四个特质”: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 。

2016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教师和学生。在与教师和学生座谈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还要做好 “引路人”。他说: “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习近平关于 “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提出,代表了党和国家对我国教师发展新的要求和希望。这一要求是适应新的教育变革的要求,是引领新时代教师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四有好老师”和 “四个引路人”既是对教师专业标准的提升和引领,也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细化与完善。如果说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锤炼品格、奉献祖国是对我国教师必备品格的要求,那么扎实学识、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就是对教师关键能力的要求。教师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正是我国当前和未来教师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①人民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是基于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②时代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在解决新时代新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③战略性,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局,从战略高度和全球视野全面审视中国高等教育问题,战略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④开放性,高等教育要发展,必须摆脱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从封闭的教育模式走出来,开放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遵循教育规律,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基于其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可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一方面,高校在办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围绕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第二,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坚持“四个服务”的基本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借鉴国际有益经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体现。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这个高等教育发展的灵魂,就抓住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指导的精髓,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贡献

在中国进入新时代之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指导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价值。

1. 理论价值。 第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深刻,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同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史中具有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指导中国教育科学发展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不仅指明了中国当代教育科学的发展方向,而且拓宽了当代中国教育科学发展的道路。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科学必须立足本土,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中国学派。

2. 历史价值。 第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国进入新时代之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高等教育较之基础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强,因此,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中之重。“双一流”建设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第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坚持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这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4期第1-4页。)

原文链接:

[中国高教研究]刘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