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让道路“井盖”顽疾有望根除

22.04.2016  22:14

  中新北京网4月22日电 (记者 杜燕)为彻底解决井盖病害的频繁发生,北京市门头沟公路分局和北京市政路桥管理养护集团共同研究全新的检查井和雨水口产品和施工技术,井盖“顽疾”有望彻底得到解决。

  今天,记者在门头沟西苑路上看到,施工人员正在进行着一种新型道路检查井和雨水口成套技术的实验。

  西苑路由于管线分布密集,雨水、污水、电力、通信等各类井盖多达上百个,加上附近开发强度大,重载交通多,井盖周边道路破碎、沉降问题比较严重。在道路铺装现场,底面层沥青半小时前刚刚铺设完毕,只见施工作业人员熟练地将一个5厘米高的钢圈直接嵌套在下层支座,并旋转扣紧,盖上井盖,整个过程不超过30秒,待4个检查井和雨水口全部嵌套完毕后,沥青摊铺机开始摊铺表面层沥青混凝土,压路机进行压实,热熔标线施划,整个过程环环紧扣,2个小时后,施工围挡撤离,交通恢复正常运行。

  传统意义上的检查井和雨水口施工主要采取反挖涨井的作业方式进行,在道路路基、基层、面层等多层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在道路每一层施工完毕后,就需要把井盖周围新铺好的结构层挖除掉,然后采取砖砌或者浇筑混凝土进行加高,每一次的加高都需要长达3至5天的养生期,仅仅在施工过程中就产生了非常多的潜在缺陷,比如各自为政、工期延误、产生废料、接缝修补、质量不均等等,所以新修好的路面上,由于传统井盖施工技法的硬伤,导致路面的沉降量不一样,所以往往很快的时间内,井盖周边沥青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纹、下沉、凸起等病害现象,这也是很多年无法有效解决的质量通病,在道路的整体性、美观性受到影响的同时,在行驶的安全性、舒适度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新型检查井和雨水口产品及其配套施工技术的创新点和决胜点就在于依据了同步施工原理,做到检查井和雨水口能够与道路各结构层进行一体化同步施工,避免了传统二次接缝施工工法而导致的新旧路面吻合不好,密度不均衡等缺陷,而且还具有明显的优点,比如可以动态调整预置模块高度,道路与井盖实现一次性摊铺结构层,不产生垃圾废料,后期养护更为简单、快捷,产品可就地实现重复利用,在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的同时,再一次缩短了城市道路建设周期,井盖“顽疾”有望彻底得到解决。同时,新修的试验段整洁、美观,井盖几乎完全“隐身”在黝黑的路面中。

  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一代产品研发的基础上,门头沟公路分局还将与企业继续保持深度合作,不断扩充完善产品功能,比如研发增加防盗、防响、防滑、防位移、防坠落的“五防”功能的二代、三代新产品。

  据统计,北京交通路政系统仅在去年就完成检查井治理2.5万座,“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让北京交通路政行业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更加满足了公众安全、舒适出行的实际需要。(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