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艺、新技术让北京地铁更便利安全
中新北京网12月23日电(记者 杜燕) 如何安全穿越既有线?如何让换乘通道更短?今天,记者从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获悉,在总结以往多条线路的建设的基础上,北京用新工艺、新技术等科技引领轨道交通建设,2015年即将通车的昌平线二期和十四号线终端工程也是亮点不断。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运用先进施工工艺、新技术克服了许多难题。像依托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地铁地下车站风道内置空调冷却装置技术研究及应用”课题,昌平线二期工程在十三陵景区站成功示范应用了新型地下式单进风冷却塔技术;在昌平东关站示范应用了具备快速循环水处理功能的冷却单元模块化蒸发冷凝装置新技术,采用新型冷却装置替代了传统的地面式冷却塔,改善了地面冷却塔给城市景观、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轨道交通的环境友善性。
在14号线中段,安乐林站至蒲黄榆站区间采用马蹄形断面结构基本密贴暗挖下穿既有五号线单拱独柱车站,通过超前深孔注浆工艺加固地层,严格控制既有结构变形在要求的范围内,成功穿越了既有线。
为了缩短换乘通道,14号线中段蒲黄榆站是国内首次采用洞柱法暗挖三层结构型式的车站,设计充分利用既有线出入口,同时在既有5号线车站内增设楼梯,采用行人仿真模拟分析方法对换乘方案进行分析验证,更好地解决了与既有线的换乘问题,创造了换乘通道长度仅20m的新纪录,无论从结构工法、内部设计、换乘型式和规划控制等多方面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降低火灾危险,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火灾报警系统根据既有地铁开通线试点站使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的使用情况,首次在北京地铁车站大规模采用吸气式感烟探测器,是一种基于激光散射探测原理和微处理器控制技术的烟雾检测设备。
记者了解到,与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相比,吸气式早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可以在火灾发生的最初期探测到火灾隐患,从而作到防患于未燃,不仅大大降低了火灾的危险,系统本身的维护费用也非常低廉,而且能够有效的防止误报警的发生,从而特别适用于地铁的火灾早期预警探测。其在地铁的应用。
为改善乘客乘车舒适度,14号线中段车辆采用A型车6辆编组,改变了北京一直选用B型车的传统模式,把列车载客量提升到了2580人,单列车运力较B型车增加30%,实现“多拉快跑”;对将来A型车线网的搭建和A、B车网络的连通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利于全网的资源共享。(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