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结题验收结果,我校信息工程学院郑新奇教授主持的“地学特色新工科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与实践探索”和张玉清副教授主持的“面向新经济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顺利通过验收。
“地学特色新工科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优化设计与实践探索”项目结合新工科背景下地学等专业的发展,研究适合一流学科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为主的“通识公共层+大类分类层”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满足“通识+专业”需求;依托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推进校企共建课程与多维实践平台,投资千万元对公共机房进行全面改造,形成“智慧-多功能-新氛围”的泛在教学环境;出版配套教材被列入全国新工科专业建设计算机系列教材,“一个中心+多个平台”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及专业的个性需求,推动学生参加全国类学科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全面实现计算机通识课无纸化教学测验和考试,以过程化机考为主的考核制度实施覆盖全校本科生两年,具有较好的可推广性。
“面向新经济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改造升级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对标“新工科”项目建设要求,落实并细化“复杂工程问题”的具体外延与内涵,凝练并形成智能地学数据处理、高性能地学计算、空间信息系统等特色培养方向。依据国家质量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对于现有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优化。推进基于“双创一导”的人才分类培养方法,积极引入校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产教深度融合“新平台”。项目执行期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教师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2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项,发表教学法论文4篇,指导学生完成北京高等学校“实培计划”毕业设计(创业类)支持计划项目5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风明显改善,近两年就业率高达到98%以上,发表SCI/EI学术论文16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和国际级学科竞赛奖项142项。报考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人数持续增加,2019年增长222%,2020年继续增长82%。与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就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性。项目的获批和实施,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首批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奠定了基础。
开展新工科建设是基于立德树人新要求、国家战略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打好提升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攻坚战的重要举措。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共批准立项612个项目,其中589个项目通过验收,96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