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空灯获4项专利 让战车夜间“隐身”

20.04.2016  16:49
  4月上旬,西藏军区某旅助理工程师邓细波成功改革自己3年前研发的军用防空灯,使其满足战车在灯光管制条件下的快速机动和伪装需求。
  车辆夜间走与藏的症结得以破解,源于邓细波的及时转移攻关方向,将目光锁定训练场。此前,挺立创新驱动发展前沿的他曾陷入两难境地:
  一边是“无红绿灯快速交通系统”的创新项目,受到多个科研院所关注;另一边则是某新型军用防空灯研究,研制开发耗时费力。
  看似冷热分明,研者轻重自知。2013年度“中国科技创新人物”邓细波的选择令人吃惊,却又在意料之中。他毅然停下热门项目研究,铆在训练一线,为服务部队夜间作战训练昼夜攻关。考虑到自己3年前发明的防空灯存在局限性,在极寒天气、剧烈颠簸等环境下性能不稳,为此,邓细波进行极限式攻关,成功研制出新型防空灯,终于破解部队夜暗条件下应急隐蔽与快速机动无法兼顾的难题。
  前几天,旅里开展应急演练,当他目睹新型防空灯成功帮助部队千人百车悄然“隐身”时,他欣慰地闭上“熊猫眼”,放心地打了个盹。
  2013年6月的一次夜间机动演练,该旅千人百车如长龙过山,浩浩荡荡向集结地域开进。途中,尽管实行了灯光管制,但仍然被“敌”侦察机抓个正着,遭到火力打击,前进受阻……
  问题就出在车灯上。邓细波调查发现,我军现用的防空灯执行的是老标准,早已跟不上现代作战要求。
  此后,被战友们称为“军营爱迪生”的邓细波就迷上了车灯设计革新,每天对着车辆的灯具琢磨,到了部队组织夜训时,他让驾驶员将车开慢点,自己则趴在车辆上盯着每一辆车的灯具,从远处察看车队行驶时的灯光特色,并将车灯拆下来,细心研究工作原理。
  在战友们的帮助支持下,2013年9月,邓细波精心研制的新型防空灯诞生了。这种新型防空灯,就像给车灯“戴”上一顶帽子,可以有效规避高空侦察,同时灯光设计成束状,符合夜间隐蔽的要求,很快申请了国家专利。
  随后,邓细波再接再厉,研制的成果接连取得3项国家专利。名气越来越响,可邓细波静下心来一盘算,却发现自己的研究方向似乎越来越脱离战场“轨道”。
  看着军帽上闪亮的军徽,邓细波内心掀起了波澜,思考良久,他决定重新调整研究重心,逼着自己多进训练场,多出“军用品”。
  有同行劝他说,你已是手握4项国家发明专利和5项技术革新成果的技术大拿,应当干点“大事”,经济上获得一些报酬。
  对此,邓细波态度坚决地说,关乎战斗力建设的事,才是头等大事。
  “战场需求,就是攻关的方向。”邓细波把是否有益于战斗力提升,作为开展科技创新的首要标准。他参与研发的被动式太阳能保暖实验房,充实完善了西藏军区部队驻地光照规律、当地气温等资料,为高原部队安装太阳能营房提供了依据;他带着自己的创新成果走出国门,参加联合国灯光与信号灯法规交流会,让“国际标准”聆听“中国声音”,助推高原部队机动“提速”;他还主动放弃地方研究所高薪聘请,坚持留队开启又一轮“创新驱动四年计划”,目标直指高原战场……
  深入“战场”,才能推出“战果”。邓细波多次带着研究成果来到演兵场,在应急反应、远程机动、联合行动等环节检验和改进创新成果,推出的“汽车主动安全装置”“新型单向器驱动齿轮”等一批服务中心、战味十足的创新成果,直接服务于战场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记者 晏良、许凌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