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北京后“动批”时代何去何从?

21.02.2017  21:36

动批”内第一个整体撤市的天皓成市场,已变身“宝蓝金融创新中心。”(摄影:韩海丹)

开放式办公区取代了曾经逼仄的批发摊位。(摄影:韩海丹)

图为一架研发无人机的科创公司入驻。(摄影:韩海丹)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 (记者 曾鼐)北京“动批”将成为历史。今年年底前“动批”将完成疏解,后批发业时代何去何从?

  近日记者走进了“动批”。“动批”即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聚集了10多家市场,一度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日均人流量可达6至7万人。

  但随着城市发展,批发业与首都规划“格格不入”。“‘动批’的管理成本太高了”,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孙硕说。“动批”位于北京核心区西城区,这也是中南海、金融街所在地。

  孙硕说,“动批”80%以上的业务服务外埠,聚集的人流车流,让周边环境和安全问题突出。根据统计,“动批”年均给西城带来经济效益约6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但政府支付的管理费用年均超1亿元。

  2014年,“动批”启动疏解。当年北京出台了全国首个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要求在城市核心区严禁制造业、建筑业、批发业等。三年来,北京累计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370余家;“动批”累计撤、闭7个市场,商户集中疏解到天津、河北,可在当地享受免除3至5年租金、低价商品房等优惠。

  如今,“动批”内第一个整体撤市的天皓成市场,已有了新身份——宝蓝金融创新中心。

  “变化太大了。”38岁的贾胜感慨道。他和创业团队去年底搬入此地。在他身后,落地窗倒映着室外的车水马龙,开放式办公区取代了曾经逼仄难行的批发摊位。

  贾胜的公司主要研发移动支付,已在新三板上市。他称“这是风水宝地”,交通发达,约谈客户便利。

  同样新乔迁的还有顾晓铮。称“看好周边高校和金融资源”,他率领研发无人机的创业公司进驻。他说,由于享受科创企业的优惠政策,租金比周围同地段低30%。

  金融“联姻”科技,将是后“动批”发展的核心。

  据了解,“动批”所在的北展地区已被划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城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资料显示,中关村西城园总面积10平方公里,2016年前11月,企业总收入为2154.3亿元。这意味着,不到1年时间,西城园1平方公里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215亿元的产值。

  针对转型发展,官方规划了更大的一张蓝图——有序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划为四类: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及事业性服务机构。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说,集聚过多非首都功能,是造成北京人口过度膨胀等问题的根本原因;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核心的任务。

  “疏解目的在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北京市市长蔡奇说,腾退空间将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完善国家文化设施,为重要国事活动预留空间等;并“留白建绿”,增加公共设施。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称,随着土地、水资源等约束越来越强,北京要放弃大而全的经济体系,通过疏解为高精尖产业“腾笼换鸟”。

  但非首都功能疏解不是简单的“甩包袱”。从北京转移出的功能并非落后产能,相对于天津、河北意味着新的增长点。

  截至目前,天津引进京冀项目4800多个,投资5200多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0%以上;河北引进京津项目逾1.27万个,其中河北省高碑店新发地,近6000家北京大红门、新发地等批发商户纷至沓来,一个亚洲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正在崛起。

  天津市市委书记李鸿忠说,不仅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还要使三地在经济、生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河北省省委书记赵克志说,要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与加快补齐河北短板结合,优化调整区域生产力布局。(完)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