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新北京人”增加获得感与幸福感

21.05.2018  16:55

  我市去年4月份推出面向“新北京人”专项分配公租房和共有产权房政策,要求从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项目中拿出不少于30%的房源,面向符合条件的非京籍家庭配租配售。一年来,已推出“新北京人”公租房试点项目7个、774套,共有产权住房项目10个、2751套。那么,“新北京人”专项分配政策效果怎么样呢?

  公租房让‘北漂’更安心

  租住在同馨家园公租房项目的小张,便是一位新北京人。2008年,他只身来到北京打拼,作为一名“北漂”,近十年来经历了租房的种种心酸。“很长一段时间里,受经济条件及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因素制约,一直很难找到合适的住所。”小张解释道,他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上下班的时间并非朝九晚五,时常要上夜班。“结婚前,和别人合租,上夜班进出会影响其他租户的休息。在家中写稿或作电话连线采访时,隔壁的一些响动也会干扰工作。”2012年结婚后,小张虽然告别了合租生活,但是租房始终不尽如人意,多次遇到租住房屋离工作地点远、房东频繁涨价、黑中介等情况,“这几年,没少搬家,却一直没有住上称心如意的房。”他说。

  2017年5月,小张以新北京人的身份,住进了同馨家园公租房项目。他说:“首先是住得近,家离单位只有3公里的路程,无论骑车还是走路都很方便;其次是住得安心,合同一签三年,不用担心随时被房东要求退房;第三是住得舒适,自己有了安静的居住环境,晚上在家电话采访、录制评论类节目或作直播节目的电话连线时,不会再有干扰,工作更有动力了。

  如今,小张的妻子已怀孕8个月,他们的小家即将迎来新的家庭成员,他高兴地说:“公租房不仅为我和妻子提供了稳定的居住环境,也让我们的孩子有了舒适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拥有了暖心的家。

  “新北京人政策也是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创新人才住房保障机制,为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有了稳定的住所,让我更积极地投入工作。我将用自己的实际工作,为北京市的发展做出真诚的回报。”小张说。

  “共有产权房,坚定我在北京奋斗的信心

  小祝,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生活了11年的吉林人,大学毕业来到北京,便一直在位于延庆区的新华保险公司工作。“11年,一直在租房,在出租房里结婚、生子。”小祝回忆起这些年来的租房经历,“租房可以有很多选择,离单位近、社区环境好。但是租房又有太多不便,房东要收回房子、要涨价,都是不可控因素,为此搬了很多次家,始终没有安定的感觉。

  2017年11月,延庆天润·和丽嘉苑共有产权住房启动申购,该项目位于延庆城区,周围医疗、教育配套齐全,含全装修费用销售均价14000元/㎡,购房人产权份额比例为50%。项目提供房源620套,其中186套面向在延庆区重点企业工作的非京籍无房家庭。小祝成功摇到一套89平米的三居室。

  “项目周围的二手房价格在3万左右,摇到这个房,相当于给我们省了150万!”小祝说:“项目离我工作地点开车只需10分钟,周围还有延庆二小、四中等学校,等到交房时我儿子正好6岁,希望能够上一个好小学。我们有个家,孩子有了好的上学条件,我还能把老人接到身边照顾,我就坚定了留在北京的信心,也坚定了为北京多做贡献的决心。

  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赵秀池表示,“去年317以来北京实施的一系列房地产新政,从供求两侧发力落实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既抑制了投机需求,又增加了住房供应,保护了基本刚需,做到了应保尽保,使更多的家庭圆了住房梦,实现了住有所居。尤其是‘新北京人’政策的推出,将没有北京户籍的外来人口纳入了保障范围,他们也有权利得到公租房、共有产权房,扩大了保障住房的覆盖面,让为北京做出贡献的外来人口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有力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北京留住了更多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亟需的人才。

  我市“新北京人”分配机制的实行,进一步扩大了保障房的覆盖范围,有助于建立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市民住有所居。2018年我市将再次迎来新一轮公租房分配高潮,全年将分配公租房(含市场租房补贴)1.5万套(户)以上,“新北京人”的机会增多,符合条件的非京籍市民家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通过保障房解决居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