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宏做客新人文讲座 解读“何以为人 何以为文”

11.12.2014  20:50

   清华新闻网12月11日电 (通讯员 袁 杰 )12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哲学系何怀宏教授做客“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为到场的400余名师生做了题为“何以为人?何以为文?”的演讲。

何怀宏作主题演讲。

  首先,何怀宏追述了地球、生命、人类,以及文明的历史,并形象地指出,如果地球的历史是几百页的一本书,那么最后一页可以写上人类文明,从而引出了 “人的定义”问题——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城邦)的动物;《正义论》作者罗尔斯说,人是有正义感和善观念的动物;孟子有言,人皆有恻隐之心。接着,何怀宏对比分析了何谓“人道”、“人文”与“人性”:人道,即关心弱势,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文,即文化教养,追求优秀卓越、自我完善;而人性,则不完全属于魔鬼也不完全属于天使。

  其次,对于“何以为文?”的话题,何怀宏认为,文,包含了人,是人的痕迹。他重点提到了“周文”。殷商之际,中国社会从尚武过渡到了尚文,从“野性”过渡到文质彬彬,从关心上天到关心人世,儒家继承发扬了“周文”。

  此外,何怀宏对“中国百代以下皆秦制”这一论断提出了质疑,认为秦朝之后的汉朝,是秦制与“周文”的结合。“中国百代以下皆汉制”,强调“文”的重要性。他指出,人文有它自己自在自足的意义,不具有工具性的目的,旨在实现人的完善。他希望,我们应当从深远的、宏观的尺度去审视反省,才能对于人、文、人文教育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

  在提问环节,何怀宏就儒学、科学以及人类几大文明与同学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此次讲座是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系列之(十四)“文明与价值”的第二十三讲,由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外文系曹莉教授主持并点评。

   人物链接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重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生命与自由》、《公平的正义》、《生生大德》、《新纲常》等。另有哲学随笔、文集《若有所思》、《珍重生命》、《心灵瞬间》、《比天空更广阔的》、《中国的忧伤》、《渐行渐远渐无书》、《独立知识分子》、《中西视野中的古今伦理》等。主编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平等二十讲》等。译著主要有罗尔斯《正义论》(合译)、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及《道德箴言录》、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伦理学导论》、《伦理学体系》(合译)等。

供稿: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学生编辑:长 松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