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01.12.2015  15:58

      11月27日至30日,北语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所主办的“首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等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参加了论坛。我校李宇明书记、崔希亮校长出席了论坛。论坛由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分党委书记程娟主持。
      论坛举行了《文献语言学》创刊号首发仪式。我校崔希亮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文献语言学”这一学科要在继承前辈思想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能守正出新。华学诚教授汇报了论坛组织与刊物编纂的情况。中华书局语言文字室主任秦淑华编审汇报了刊物编辑出版情况。王宁和鲁国尧在致辞中表示,必须根据汉语文献本身来探讨汉语发展规律,据此再去发展和补充普通语言学理论。中华书局总编顾青表示,中华书局将会全力支持《文献语言学》辑刊的编辑与发行。
      论坛全部采取大会发言的形式。不同年龄、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在平等氛围中展开交流,每一位学者专家的观点都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他们对“文献语言学”这一学术概念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这个学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很多积极的建议,希望北语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所继续承办此类论坛,并愿意支持《文献语言学》刊物和文献语言学系列讲座,愿意为《文献语言学》期刊优先供稿,大力支持北语办好系列讲座。
      北语汉语史和古文献研究所将在广泛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文献语言学”展开一系列的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定期发行《文献语言学》辑刊,着手制定《文献语言学》编辑部的选稿制度、审稿流程以及相关制度,继续开设“文献语言学”讲座课,积极邀请国内外语言学专家来做相关讲座,使“文献语言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能够影响到更多学术新生力量。
      论坛共提交了七十多篇论文,无论是提出新的见解,或者补正前人的旧说,或者深化已有的研究,所有作者都基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扎实的研究。论文涉及文献语言学以及语言文献的整理、语音史和音韵学的研究、文字词汇和相关文献的研究、历史语法和文献研究四个方面内容。
      西学东渐以来,西方语言学对中国的影响“是全面的”,中国语言学因此获得了巨大发展,收获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条单向接受的道路逐步暴露出不少问题,并引起语言学界深刻的反思。以郭锡良、鲁国尧、王宁为代表的前辈学者,号召以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根,取世界语言学的精华而融通之,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为繁荣中国语言学而奋斗。这一理念迅速获得学界回应,并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当代语言学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文献语言学”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语言学科应运而生,其目标是立足事实分析语文现象,依据文献研究汉语历史,贯通古今探索演变规律,融会中外构建学科理论,凝聚队伍成就学术流派。论坛作为国际学术交流的常设平台,将成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所推动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合影

 

李宇明书记出席学术论坛

 

崔希亮校长致辞

 

华学诚教授致辞

 

与会代表讲话

 

与会代表讲话

 

学术论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