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举办迎新大会暨谢无量大赛颁奖典礼 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再迎新

18.09.2016  19:36

9月13日,文学院2016年迎新大会暨第十一届谢无量学术论文、文学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逸夫会堂第一报告厅举行。文学院院长孙郁、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副院长徐楠、副院长陈奇佳、副院长徐建委、党委副书记胡玲莉,程光炜教授,徐正英教授,雷立柏教授,谢无量大赛评委以及新生班主任应邀出席。

迎新大会暨颁奖典礼由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主持。

(文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朱冠明主持活动)

孙郁院长在致辞中追溯文学院的历史,介绍了文学院在与民族命运联系中形成的传统。为了克服当前功利主义盛行的弊病,需要思想的包容与精神的交锋,学院能给予新同学的,就是这种精神文明的沐浴,给予学生精神的冒险和思想的各种可能性,在与古人对话和与今人交流的过程中,继承前人的遗产,发展新的精神。文学院当前有七个二级学科,还有两个自设的二级学科,进入这个世界同学们将拥有丰富的思想资源。他期待同学们养成敏感的嗅觉,不仅仅是对母语的敏感,还有对存在意义的敏感,以此来抵抗流行思维带来的粗鄙。

(文学院院长孙郁致辞)

教师代表程光炜教授在致辞中认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学生。他介绍现代大学起源于德国洪堡大学,并强调独立人格、健全精神的重要性。一流的大学应有基础学科的厚重感,他希望大家带着研究的心态进行学习,珍惜时间,并祝福同学们在愉快的大学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抱负。

(程光炜教授代表教师致辞)

在校生代表、2013级本科生黄涛,本科新生代表秦楚玉,研究生新生代表蒋方舟,留学生新生代表欧路分别发言。

(2013级本科生黄涛代表在校生发言)

(秦楚玉代表本科新生发言)

(蒋方舟代表研究生新生发言)

(欧路代表留学生新生发言)

今年,文学院共招收新生331人。其中,本科生31人,学术型硕士生118人,专业硕士生79人,博士研究生30人,本科留学生68人,硕士留学生5人。

随后举行的谢无量大赛颁奖典礼,论文组评委徐楠副院长介绍了谢无量大赛及本次比赛的参赛情况,点评论文组作品并宣读了论文组获奖名单。本届谢无量大赛论文组参赛作品数量比上届略少,但获奖比例较高,评奖标准较之上一届没有太大变化,参赛论文体现出了同学们的学术兴趣和阅读启发。

(文学院副院长徐楠介绍谢无量学术论文奖参赛及获奖情况)

创作组评委曾艳兵教授点评创作组作品并宣读创作组获奖名单。他对大赛评委表示感谢,认为此次参赛作品中散文创作比诗歌创作更具优势。

(曾艳兵教授点评谢无量文学创作大赛参赛及获奖情况)

孙郁院长,程光炜教授、徐正英教授、王家新教授、曾艳兵教授等为获奖同学颁奖并合影留念。

谢无量学术论文暨文学创作大赛是由文学院主办,面向文学院在读学生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及文学创作活动,每年举办一届。于春季学期启动,秋季学期颁奖。大赛旨在促进文学院同学的论文写作和文学创作能力,本着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的宗旨,在浓化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精神、鼓励文学创作、选拔优秀作品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9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第二届创造性写作研究生班开班迎新会”顺利举行。迎新会上,阎连科、梁鸿、张悦然、杨庆祥等教师与首届学员一同欢迎新生入学。第二届学员包括:盛可以、苏瓷瓷、蒋方舟、沈念、浦歌、北狼、关军、姚良等8位青年作家。

回顾过去一年的经历,阎连科表示:“上一届开课以后,这个班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以及梁鸿、张悦然三位老师。我这个年龄重新回到学生中间,也重新回到学习中间,我发现自己变得非常年轻。我非常感谢去年的8位学员,是你们给我重新焕发了一种写作的热情。青春没有回来的,但写作的热情还是回来了。我常说你们三年读书时间完全可以不必写作,如果三年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学观,比写多少东西都重要。文学观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但作品可能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写成的。但你们还在坚持不停地写,所以我也跟你们一起不停地写。

沈念作为新生代表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愿景:“大概是十九年前,我第一次到北京,穿过人民大学校园的那一幕至今仍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而去年从报名到参加考试、复试,到正式入学,只半年多时间却倍显漫长,仿若有隔世之感。这种时空的模糊感、错位感,也许我们每一个写作者经常会体验到。我们相聚在这里是因为对文学理想的追求,过去,这种追求呈现为我们不同风格的作品,自觉或不自觉的写作状态;现在,这种追求应该成为另一种标尺、另一种动力,鞭策我们以更为严肃的态度和自我超越的决心前行。

张楚代表第一届学员对师弟师妹们提出了建议:“第一是少睡觉多读书,工作这么多年像机器一样高速转动,现在停下来,趁好时光多读书,多思考文学的问题,与老师交流。第二,少写作多旁听,大家写了这么多年,技术上都没有问题,最后支撑我们写作的是我们的世界观和胸怀。一年来可以不要急着写作,人大有的是资源,可以多听听艺术、哲学课,这方面的学识修为是我们作为好作家的必要条件。第三是多喝酒多谈心,喝了酒容易说出心里话,心里多年没捅破的窗户纸可能突然被朋友捅破,更多的光亮照进来。

创造性写作专业是文学院新设立的特色学科,于2015年首次招生,主要培养文学创作型人才,兼顾各类文体的写作训练,激发学生文学作品写作的潜能,同时注重对批评家的培养,引导学生能够从事文学批评工作和文学类图书编辑工作。创造性写作专业有着优良的传统,可以上溯到人大文学院前身延安鲁艺、华北大学时期的文学教学,如今本学科拥有一批优秀的作家,如阎连科、刘震云、劳马、王家新、张悦然、王以培等;也聚集一批知名学者,如程光炜、孙郁、李今、杨联芬、梁鸿、杨庆祥等,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