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重塑与经济转型:第十六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开幕

23.12.2014  02:17

  2014年12月21日,以“文化重塑与经济转型”为主题的第十六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本届论坛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的软实力与硬实力,探讨以创新创业精神重塑文化优势,以经济平稳转型引导结构升级,释放双重动力,筑梦复兴之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教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多边临时秘书处秘书长、财政部前副部长金立群先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及来自海内外经济领域的知名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会议。与会嘉宾聚首燕园,共同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总体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冒大卫博士主持。


  现场嘉宾、校友、学生计3000余人与会,百余家媒体记者出席。既有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权威综合媒体;也有第一财经、经济观察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财经专业媒体;还有来自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海外知名媒体,现场也不乏华尔街日报等国际一流媒体的身影。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已跻身亚洲优秀商学院的今天,他们更愿意在中国,在北大光华,倾听来自政、商、学各界知名人士的智慧分享。


  冒大卫在主持辞中表示,在时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及2015年即将迎来的光华管理学院30岁生日之际,本届新年论坛作为30周年院庆的系列重大活动之一,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及思考。未来中国经济想要得到持续的增长,一方面要依靠各行业持续不断的创新,同时还要打造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文化价值体系。论坛以文化软实力如何助力中国经济智慧转型、实现务实转型为主要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


  刘伟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向北大光华新年论坛的开幕表示祝贺。刘伟说,光华新年论坛经过16年的成长,已发展成中国经济管理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论坛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的历史背景下,今年论坛将目光聚集“文化重塑与经济转型”。他强调,直面当前社会发展的复杂态势,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不仅是光华新年论坛的主旨,还是北京大学重视历史责任,重视社会担当的传统的具体体现。在政、商、学各界精英的思想碰撞中,论坛为来年中国梦的启航做好准备。


  在主题演讲环节,厉以宁发表了题为“论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的报告。厉以宁首先指出,中国经济现阶段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熟练劳动力供给不足间的矛盾已愈发突出。随后,厉以宁介绍了二元劳工市场理论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分析了蓝领中产阶级成长的重要意义,展望了蓝领中产阶级成长的前景,并就如何缩小二元劳工市场的差距、改变劳工市场二元化的现状,怎样形成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及如何实现社会垂直流动渠道的通畅提出具体意见。


  金立群分享了他对经济与文化的深入思考。首先,金立群对本次论坛的题目“文化重塑与经济转型”表示赞赏,指出其不仅重视文化,更与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相结合。随后,金立群表示文化与制度关系密切,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需要制度支持,而制度是文化建设的关键。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证实了制度的重要性。最后,金立群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发展优秀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并对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表示信心。


  在接下来进行的两场高峰对话环节中,嘉宾们围绕论坛主题“文化重塑与经济转型”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精彩的对话,既谈到了微观的组织内部文化,也谈到了宏观层面的文化塑造;话题涉及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西文化的交融、传统文化的回归。嘉宾们各抒已见,妙语连珠,引来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一场高峰对话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田薇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王锡锌教授首先从法制建设的角度展开讨论。他以当前热点的冤案纠错话题为例,指出以契约精神为内核的法治文化必然带来社会整体经济的良性发展。中国建筑材料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接下来从行业合作的诸多案例出发,强调建设一种包容文化下的共赢机制。他指出,“转型不是转行”,各行各业都应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时,协同配合,实现经济的全局性增长。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强调了公平文化对金融企业的重要性,他指出,当前中国金融企业应该着手建设企业公平、市场公平和国际公平,才能适应如今经济转型下的文化重塑需求。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克兴接下来通过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进一步强调了文化重塑对经济转型的基础性作用,他认为,只有在创新性的社会文化与相关制度的配合下,经济转型才能真正实现。蔡洪滨从当前文化提升与经济发展脱节这一大背景出发,指出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重塑的重任更显迫切,而教育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更值得我们重视。


  第二场高峰对话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杨锐主持。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博表示,文化重塑的核心是对道理的重新理解,哲学家用道理来塑造世界,为文化和经济转型提供相关支持。他认为,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不是经济的问题,而是规则、制度、理念和道理的问题。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认为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全新的三大文化––分享、多元与团结合作,并通过自己企业运作的实例对此作了说明。京东集体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不存在互联网文化思维,抛弃过去的文化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观点是错误的,百分之九十的传统文化依然适应现代互联网社会。嘉实基金管理公司总裁赵学军指出,成为创新型国家需要承担风险,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来分担风险,同时金融市场要以企业发展为基础,和企业高度结合,共同成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通过实例阐述了文化的特点:一方面对人们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使该文化圈内个体的思维方式有着相似之处。


  21日下午,主题分别为“制度创新与转型升级”“创新在后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型,路在何方?”“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大数据时代的品牌建设”的奥迪分论坛在光华管理学院举行,嘉宾们在对话中开启了思想碰撞之旅,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路径。(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