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10.11.2015 10:56
本文来源: 林业网
如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更多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怎样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进一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新华社记者日前采访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请他结合新近出台的《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谈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补齐短板:解决设施供给不足、条块分割、多头管理
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点,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具体表现是,基层尤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尤为突出;面向基层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等问题仍较突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破解之法——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有利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杨志今说,与此同时,中心也是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基层阵地。
近日,《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意见以问题为导向、以标准化为尺度、以均等化为目标,提出了现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杨志今介绍,在牵头起草这一指导意见的同时,文化部确定了10个国家级试点地区和60多个省级试点地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一年多来,成效明显,比如浙江省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农村文体活动室、演出舞台、音像放映室和农家书屋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提供综合文化服务。安徽省选择了100个中心村作为试点村,建设农民文化乐园,为群众参与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就近提供场所。黑龙江省、上海松江、广西来宾、江苏镇江等地也采取多种方式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模式,有效拓宽了优秀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渠道。接下来,文化部将在全国推广具有普遍借鉴价值的做法。
不搞大拆大建: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
最新数字显示,“十一五”时期,国家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中央财政投入39.48亿元,带动地方配套资金56亿元,共建成了2.78万个乡镇文化站,基本实现了“乡乡都有文化站”的目标。但在村和社区这一层级,设施缺口还比较大,全国58万个行政村中只有38.5万个建有村文化活动室,9.719万个社区居委会中只有9.12万个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室。已经设立的村(社区)文化室,有不少面积还没有达标。
杨志今强调,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主要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进行建设,不搞大拆大建。具体来说,在乡镇(街道)层级,对尚未建成的文化站要进行集中建设,对尚未达标的要提档升级。在村(社区)层级,主要是盘活现有存量,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建设。
针对近年来广场舞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需求快速增长,而城乡文体广场建设相对滞后的实际,意见提出要按照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建设选址适中、与地域条件相协调的文体广场,以满足群众日常文体活动需求。
打造便捷公共服务平台:设置“菜单”、错时开放、流动服务
老百姓最关心的是,随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能享受到哪些便捷服务?
杨志今说,中心主要向城乡群众提供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基本公共文体服务。除此之外,根据实际条件,做好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法治教育以及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人口管理等其他公共服务,在基层打造一个方便群众、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提供的服务将更对百姓“口味”。根据意见要求,畅通群众需求反馈渠道,根据服务目录科学设置“菜单”,采取“订单”服务方式,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实行错时开放,提高利用效率;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推出一批特色服务项目;广泛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流动服务点,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进农村和区域文化互动交流等活动;利用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和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数字阅读、文化娱乐、公共信息和技能培训等服务。
集中力量办大事:补助老少边穷地区 统筹使用经费
我国行政村和城市社区数量超过60万,建设这么多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经费从哪里来?对老少边穷地区有没有特殊支持?
杨志今说,财政部自2013年起,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每年每村一万元的标准下拨各地。同时,广电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也重点面向农村基层。按照意见要求,今后对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使用的经费将实行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购置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将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通过转移支付予以补助,同时对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地区予以奖励。
此外,更多年轻人与新生力量将加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行列。意见鼓励“三支一扶”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专兼职从事中心管理服务工作。(记者 周玮)
本文来源: 林业网
10.11.2015 10:56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