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讲堂]王宝心漫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图文)

11.06.2015  14:23

   

   

学生记者 刘咏絮 摄影 

  本网讯 一块白板、一支笔,书法大师王宝心以传统教学的方式,在6月10日晚来到文化艺术讲堂,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漫谈”为主题与师生交流,介绍了中国国学的重要内容:楹联、诗词和书法。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明海、副部长江丽出席了这次讲座。

  王宝心,北京书画艺术院院长。1989年因创立《99天钢笔字速成练习法》而闻名全国。他曾提写央视《东方时空》片头、王府井“老北京风情街”牌楼、“国家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地安门“敕建火神庙道观”。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宋庆龄故居等单位收藏,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多国元首。

  讲座伊始,讲台上的一块白板、大屏幕上一个充满传统文化风情的人物介绍短片,将全场听众带入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氛围中。随后,王宝心从楹联说起,强调了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他以白居易的“应将笔砚随诗主,定有笙歌伴酒仙”为例,向在场师生讲解了楹联的要点:一是在一个联中平仄要有区别,二是对联中用词的词性要相对应。他还在现场即兴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丽的名字,写了一副对联“江府出才女,丽花泛异香”,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说到诗词,王宝心特别强调,在学习古诗词平仄、押韵等基础上,要坚持内容原创。他和同学们分享了他为“北京现代”题字时的故事。当时现场请了五位书法家,只有他沉思良久,迟迟不愿下笔。最后,他自作自写的七言绝句获得了全场赞扬,并且被收录进“北京现代”年鉴中,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王宝心提到,当今人们习惯整天都消费古人的文化产品,却没有人进行原创。他坚持凡是题字,除非有特殊要求,均题自己原创的内容。王宝心还以一首《登鹳雀楼》为同学们讲解了格律诗,并说明了律诗与楹联的不同在于律诗要押韵。

  在讲解书法时,他分析了颜、柳、欧、赵等各种书法的特点,并推荐同学们学习元代赵孟頫的书法,既规整又活泼。

  现场,一位老师还朗诵出自己写的打油诗与王宝心交流,探讨诗词如何用韵,王宝心简单修改其中一字,赢得了全场掌声。

  在讲座的最后,王宝心将自己写的“格物致知”“学以致用”两幅书法作品赠予人发学院。

  传播141的顾焱在听完讲座后说,“这次讲座最大的收获是对传统文化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王老师作为传统文化和国学的继承人,想要将其发扬光大。但仅仅依靠长辈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年青人来承担责任。”

  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明海、体育馆管理中心主任杜学振、人发学院分党委书记景发等和师生一起聆听了讲座。

责任编辑:刘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