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我校举行“跨文化对话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出版座谈会”

23.12.2015  11:05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全面崛起,引起世界对中国政治、军事、文化的高度关注。当今全球网络信息覆盖各国,多语种、多元文化的网络信息混合发布,正在改变人类的文化交流的格局。这种种变化都会反馈到一个重要问题上,即如何将跨文化对话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步建设。2015年12月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与商务印书馆共同主办,“跨文化对话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出版座谈会”在我校京师学堂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的一批著名学者和近年活跃在国家社会文化理论建设领域的前沿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学者以商务印书馆近期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和《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为题,就此展开深入讨论。

  参加本次座谈会的主要学者有: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原主任、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先生,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大社会学系洪大用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世界古代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刘家和先生,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主编王宁先生,北师大中文系原主任、文艺学研究中心程正民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肖鹰教授,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北师大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董晓萍教授,北师大文艺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勇教授,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尹虎彬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研究员和《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宫苏艺等。来自在京高校师生、“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和商务印书馆主要负责人等70余人到会。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李国英主任和商务印书馆于殿利总经理主持会议。

  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是当今世界格局变迁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办原主任张国祚先生指出,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连续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已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正确方向,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承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拿出有份量的理论新成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原校长钟秉林教授长期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他多次谈到,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在进行现代文化输出的战略转型,当今全球多元文化频繁交流与竞争,我国高校作为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基地,要坚定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注重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和方法创新,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出新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人大社会学系洪大用教授强调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并举,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强教授曾参与中国文化符号和北京文化符号建设的讨论,也提出在社会学研究中加强文化研究大有必要,也要创新。北师大资深教授王宁先生指出,“软实力”一词是外来的,但是将跨文化对话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步建设是我们需要探索的新模式。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内涵,是精神支撑;跨文化是传播途径,是开放视野,两者结合而非顾此失彼,才能使“中国形象”走向世界。与会学者认为,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背景下,借鉴西方文化软实力的学说,要避其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的弊端而吸收其有益成分,全面系统地阐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多层面构造,深入研究国家文化软实力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解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国家代表性文化符号和相关文化制度、文化软实力指标体系、文化传媒和文化价值建设等途径等,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国经验”,并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点领域与行动方案规划上取得实际经验。

  中外文化交流史专家、北师大资深教授刘家和先生、北师大中俄比较文学专家、北京大学印度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指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开展跨文化对话,都要做到知己知彼。在软实力和硬实力获得平衡发展后,中国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诸如“礼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等,才可能广为世界人民所接受。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编审认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不可能封闭进行,商务印书馆近年来翻译出版了一批外国文化战略研究著作,同时也发掘我国学者研究文化软实力的优秀著作《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和《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等予以出版,从双向着手,让出版界与国家社会文化重大需求联系得更加紧密。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李国英教授认为,提升我国软实力建设,使之达到与我国硬实力相匹配地位成为当今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转化成现代优秀文化的源头活水;同时加强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以达到我国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具有宏观的国际背景,同时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成果又能影响全球文化发展的双重目的。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跨文化对话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同步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对内具有凝聚力,对外具有吸引力的,能够内外贯通的整体国家文化软实力系统,这对于任何学科都是新课题,为此要强调多学科交叉研究,也要充分吸收近年兴起的跨文化方法论研究成果。北大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教授、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向勇教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肖鹰教授、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庞井君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尹虎彬研究员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贾磊磊研究员都从不同角度讨论了这个问题,认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七大要素系统和建设路径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与行动对策。课题组提出的以文化符号认同为依据的软实力研究思路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同,可以加深研究力度。《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宫苏艺指出,从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到21世纪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这一历程反映了我国社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和在世界新形势下阐释中国文明能力的增强。在这方面,课题组进行的民俗文化软实力理论建设探索值得肯定。《中国民俗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专论》阐释了中国民俗文化建设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和国际化进程是联系在一起的,当代民俗文化建设具有国内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国际性,当今互联网的活跃发展日益展示了这种重要性。目前我国需要加强建设中国故事文化软实力、非遗文化软实力、节日文化软实力、民族民俗文化软实力和综合防灾减灾民俗文化软实力,这些都可以与互联网+的改革相结合,以利将传统民俗文化建成现代积极性文化,维护国家文化权利、文化多样性、社会认同和民族团结。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跨文化对话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共同目标是形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综合柔性力量、上中下文化层构力量和对外文化传播力的互动形态,要使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前展现推己达人的文化气度和文明风采,同时也表现出能把最好的传统价值观、当代文化创新与跨文化对话交流融汇一体的强大能力。

  会议最后,“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和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董晓萍教授代表课题组做了工作总结,并对今后高校人文社科各学科携手创建国家社会文化建设新成果做了展望。

(北师大社科处、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