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发布2014年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指数” 及“中国文化消费指数”

24.12.2014  17:38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共同主办的“文化中国: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在文化大厦三层多功能厅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北京文博会组委会副主席刘玉珠,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吴江波、巡视员孙若风,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文博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张淼,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查显友,北京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贸促会副主任刘洋,安徽省蚌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勇勇等嘉宾出席发布会。孙若风巡视员主持发布会开幕式。

发布会开始前,陈雨露校长会见了刘玉珠部长助理。

查显友副校长、吴江波司长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查显友副校长表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需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发展阶段的内生需要,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他指出,当前各地文化资源开发出现盲目性开发、粗放型建设的不良现象,因而需要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突出地方特色,实现高端创意,推动文化与金融、科技、旅游的融合发展。

吴江波司长认为,本次发布会以“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主题,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他表示,在实践中逐渐建立起一套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推动产业发展的路径,开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质变时代,是需要我们深刻思索的重要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彭翊第五次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编制结果,第二次向社会发布“中国文化消费指数”编制结果。

2014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格局基本未变。各省市综合指数排序与去年相比有小幅度变动,河北、湖南、江西挤进全国前十名。生产力指数方面,全国排名变化较小,东部地区凭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文化人才资源投入,在前十中占据八席位。影响力指数方面,整体排名和去年相比有一定浮动,前十名的省市中,除了湖南、江西、安徽外,其它均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驱动力指数方面,总体排名有一定浮动,排名前十的省市中,有将近一半出自中西部地区,可见在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中西部地区由于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在迅速优化。

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4)得分及排名情况

本次发布的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4)是在历时六个月、覆盖全国31个省市的文化消费专项调研数据基础上,综合《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等客观数据,经过系统计算和分析得出的。具体情况如下:

我国文化消费整体情况优于去年。其中,文化消费环境、文化消费意愿和文化消费水平提升较大,但文化消费满意度不升反降,说明居民对文化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

2014年中国文化消费指数总体变动

东部地区文化消费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意愿优势明显,但文化消费满意度和文化消费环境方面不存在此优势。

中国文化消费指数(2014)得分及排名情况

城镇居民文化消费远高于农村居民文化消费。但同时应该看到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意愿比较强烈,文化消费市场成长空间相对较大。

2014年城乡文化消费指数

调研发现,在政府提供的文化消费补贴方式偏好方面,大多数消费者倾向于100-200元等一定金额的文化消费储值卡,并且大多数消费者倾向于将补贴花费在图书、期刊、杂志、电影、文艺演出、旅游等文化行业;在国内外产品偏好方面,消费者更青睐于国外的电影和动漫;而国内的旅游和游戏更受消费者欢迎;最受欢迎的五大行业是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期刊、杂志,网络文化活动,文化旅游;消费支出最大的五大行业是旅游,图书、期刊、杂志,电影,文化娱乐活动,网络文化活动;市场成长空间最大的五大行业是艺术收藏品,文化旅游,图书、期刊、杂志,电影,文化娱乐活动。

发布会上,来自政府、研究机构、知名文化企业负责人就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话。来自政、产、学、研跨界的思维碰撞,让听众享受了一段难得的思想之旅。

中国文化产业指数发布会”已成为北京文博会期间重要的品牌活动,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指数的成果既成为反映我国文化发展水平的“温度计”和“晴雨表”,也成为了多个省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决策依据。为各级政府出台促进文化消费政策,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出席发布会的还有来自地方政府、文化产业研究机构、知名文化企业以及国内近40家主流媒体总共1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