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 | 《高等数学A》:公共课教学要德才兼育
《高等数学》是全校公共基础课,其中《高等数学A》学时176,是学生大学期间学时最长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理学院甄苓教授站在这门课的讲台上已有二十多年。她始终秉持德才兼育的教学理念,不失时机地在数学公共课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
“大学生应该是一群在道德上达到较高层次的专业精英。” 甄教授这样认为。在每年开学的第一节课上,在讲授专业知识之前,她都会先向学生讲述大学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强调学生不应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应注重在思想和道德品质上的进步和提升。“思政教育也不只是思政老师的任务,在大学数学公共课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种环境下,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图为甄苓教授与学生在一起
“数学既是知识,也是一种文化。”
在讲授数学知识同时,甄苓老师注重数学文化的传播,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发展史,以及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为大家播放数学文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使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和数学家们殚精竭虑探索知识的精神和家国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做事、待人的精神与品质。
课余时间,她也会引导同学们去讨论问题,让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和相互学习。有学生在甄苓老师课堂教学评价中写到:“讲课逻辑清晰、重点突出、永远都是那么有激情,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一贯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在甄老师的充满激情的讲解下,被广大同学所喜爱。因为喜爱,所以更加投入,更加专注。
“大学数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数学是学生接受美感熏陶的一条途径,数学是美学四大中心建构(史诗、音乐、造型和数学)之一。”甄老师这样诠释大学数学教育。
“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甄苓老师注重从周围的事例中挖掘事例内涵,适当融入一些启发性道理。例如在她的一节数学课上,讲课用的投影仪坏了,便找来一位维修师傅把它维修好。她就此告诉同学们,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社会分工不同,每个人从事的职业都是为社会服务,因此我们应该互相尊重和肯定。语毕,教室中响起热烈的掌声。同学们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
她强调诚信是人最基本的品质。她在曾经的一节课上点名时,出现几个学生同时给未到的同学答声签到的情况,她并未对此当众批评这几名同学,而是教育学生诚信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事后几个同学都惭愧不已,检讨道歉,她也谅解了这些能自我反省的学生,并告诫他们: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切勿轻易丢弃。
此外,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她还注意渗透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认识论思想。例如在向学生讲授极限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会利用PPT向学生展示极限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方法论,讲述极限思想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这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极限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方法,也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相关发展历史。有学生在课堂评价中写道:“老师幽默,负责,上课有激情,而且在给我们讲课的同时不时地讲述人生道理,这一点也是很容易被老师们忽略的,但是,我认为老师更应该教给学生的恰恰就是做人的道理。”
“课后的环节也很重要。”
“育人是多方位的、全过程的,课后的环节也很重要,”甄老师这样说。除了每周安排的例行的答疑,她还利用微信、邮件、短信等现代通信技术和手段适时和学生交流,沟通,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据了解,她还热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遇到的一些困难,如给贫困家庭的学生买过冬的衣物等,新年的时候还不忘给学生录制新年祝福视频,这些暖心的联系是相互的。除此之外,她还与毕业后的学生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成长,他们之间早已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
通过担任数学系的新生导师,她全面关心、关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的情况,探索多角度育人的途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还积极承担其他社会责任,例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志愿者,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通过扶贫基金会,帮助贫困生找到资助等。为此她还曾荣获“新长城优秀特困高考生寻访行动”大型公益活动优秀志愿者的荣誉称号。
【教师说】
甄苓: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的职业之一的教师,这个职业既一般又特殊。一般性在于与其他的社会工作岗位一样具有规范性;特殊在于教师是人类文化和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关键。对学生来说是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的塑造者。在《高等数学A》中如何更好发挥育人功能,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实践、完善,这项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课题研究永远在路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