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只上58节数学课?朝阳区实验小学推出“关键课”减负
中新网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 杜燕)只要58节课,小学六年数学就能全学会了?这不是天方夜谭,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通过近十年的研究探索,将小学六年的数学教材进行了梳理,最终提取出了58节关键课,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核心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网络,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
减轻学生负担梳理出58节关键课
近年来,减负问题一直被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意味着质量下降,十多年来,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一直将减负的落脚点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学校整体课程改革让学生减负增效学习。
在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陈立华看来,学习知识就像拎起一串葡萄,如果没有葡萄梗,那么这些知识只是一粒粒散落的葡萄粒。知识结构就像葡萄梗,最根本的作用就是把葡萄粒穿成一串,在各个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她认为,很多学生学习困难,就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没有形成认知结构。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培养数学思维,朝阳区实验小学在老校长马芯兰梳理出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图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中的重要节点进行了梳理,最终提取出58节关键课。
打通六年知识点让学生实现举一反三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往往是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58节关键课的诞生,让教师在教学中把握住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中也实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据介绍,58节课囊括了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核心知识,分布于六个年级的教学中,平均到每个年级大约10节,每个学期大约5节。例如二年级包括倍的认识、倍的训练、乘除6种解决问题思维训练、11种一步解决问题思维训练等10节课。
陈立华介绍,抓基本概念的迁移可以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例如“整数加减法”这部分,一至六年级教材要求109课时,而学校只用了3课时;“乘数是一位数乘法”这部分,教材要求21课时,学校只讲了1课时;讲授27+27+27时,就会延伸到27×3,实现了二年级的知识点和三年级知识点的贯通。
她表示,教师课上讲清概念间的联系,课下还要布置有针对性的适量作业。依托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研发出4个手机APP学习小助手,教师可以给每个孩子留一份有针对性的作业,实现作业分层,以此巩固学习效果。
开设拓展课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大量的课时省下,学生干什么呢?陈立华介绍,学校安排了丰富的数学拓展课程,以此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思维。
目前,学校设置了数学游戏、数学文化课、数学思维三大类拓展课程,数学游戏课程包括了数独等思维类游戏课程、汉诺塔等益智类游戏课程、九连环等传统类游戏课程和拼插等创新类游戏课程;数学文化科包括了数学典故、数学家故事等;数学思维课则是58节课的延伸和补充,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训练。
她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责任在于教师,要创造机会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课提升教育教学品质
课时减少,会不会造成学生成绩的下降?58节关键课的实践探索,让朝阳区实验小学保持了高水平的优质发展。学校以数学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构建以“幸福教育”为理念的课程体系。
除数学学科外,学校语文学科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需要,根据“阅读”与“表达”两个层次开设了27门选修课程,包括影视配音、课本剧等。英语学科已形成了高年级分层教学、低年级中外合作教学、中年级“电子书包”教学实验模式。除语、数、英学科之外的其他课程,学生可以从一年级就开始参与自主选择课程及任课老师,幸福校区等3个校区5个学科6个年级累计可以选修的科目近400门。
随着学校集团化办学的逐步推进,58节关键课的经验也逐渐推广到了其他几个校区。在朝阳区的抽测中,朝阳区实验小学各校区的成绩均位列前茅,连续获得了朝阳区教育教学优秀奖,这些校区就包括了新建校、基础薄弱校以及农村校等。
陈立华指出,58节关键课的有效探索,背后是学校一大批教师的潜心钻研,在钻研中,教师的水平也切实得到了提升,通过58节关键课的探索,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高效学习,真正实现了减负高效。(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