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杨东:数字经济首入政府工作报告意义重大
【编者按】
2017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作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6年的发展足迹和取得的成绩,展望了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要点和重心,阐释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念。
在李克强总理明确的2017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中,就数字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这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大影响。结合近期出访欧洲参加中欧数字经济专家组第三次对话的经历,杨东教授对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作了简要点评。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作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2016年的发展足迹和取得的成绩,展望了今年政府工作任务的要点和重心,阐释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理念。李克强总理指出新一年政府工作仍贯彻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政府稳步推进改革,支持创新升级,为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决心。在此基础上,李克强总理明确了2017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任务,首先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改革,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其次是释放国内需求潜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最后应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贯彻各基本方针不动摇。除了以上工作重点,继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数字经济后,数字经济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大影响。
近日,我参加了由中央网信办举办的中欧数字经济专家组第三次对话,前往欧洲对其数字经济的最新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参观了相关典型企业和先进产业,学习欧洲在网络安全立法、数字流动立法等方面的法制经验。结合此次经历,以下是我对政府工作报告的简要点评,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1、 “数字经济”一词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李克强总理提到:“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这既是“数字经济”第一次被公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将此作为我国把数字经济作为现在以及未来发展战略重点的重要表现。所谓数字经济就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2.4万亿元人民币,GDP占比达30.1%,并且发展势头强劲,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原动力。
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普惠民生
虽然中国数字经济起步较晚,但是却凭借着强大的科技力量、良好的产业支持政策、推动创新的市场环境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规模上的飞跃。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从1996年的GDP占比仅为5%,到2001年的GDP占比达到10%,再到2016年的GDP占比达到30.1%,相比发达国家如美国占比59.2%、英国占比54.5%,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仍然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发展潜力。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重要推动力,也成为中国顶住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中国带入数字经济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的同时,生活习惯也发生巨大变革。第三方支付、网络购物、网络教学平台等改变着人民的生活学习习惯,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众筹金融、普惠金融、共享金融成为数字金融时代的新业态和源动力,打破了民众与传统金融之间的壁垒,让金融真正惠及民生,惠及中国无数小微企业。数字金融成为鼓励大众创新、带动就业、激发市场活力的中坚力量。
3、科技发展势在必行,改变传统金融格局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始终被牢记,普惠金融的事业依然需要依靠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的创新发展,正如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就是依托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放眼当下,世界正处于金融科技(FinTech)时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在新兴科技的力量驱动下,传统的金融格局逐渐被改变,以往的垄断格局逐渐被打破,新型金融产业的发展倒逼传统金融行业提高金融服务质量,进行经营模式改革。我们要持续推动技术发展,支持数字化金融建设,释放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提高数字经济规模在GDP中的占比,使其成为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量支撑。
4、培育新兴技术产业,大力推进金融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金融建设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所提到:“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人工智能与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势必推动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的到来。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始终离不开创新,创新发展是其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对于企业数字金融创新、民间新兴金融科技创新等非传统形式的创新,应当保持包容审慎的原则,不能过分限制,更不能过分打压过度抑制创新。
5、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促进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
金融行业必然存在风险,如何监控、规避、降低风险是政府工作所需要侧重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角度应当有序化解突出风险点,整顿规范金融秩序,实行统合监管和双头监管。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政策逐渐落地实施,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是保障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举措。
6、发展普惠金融不能仅靠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
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势头迅猛、蕴含巨大潜力,为了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实现,去年初银监会在监管会议时就表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今年监管会议继续提及“继续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此番, 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以看出政府欲求解救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扫清融资障碍的决心。但是,普惠金融是一个生态体系,要求金融机构建立一个部门专职推行普惠金融,效果尚待论证。以平安银行为例,平安银行是最早设立这样的普惠金融部的商业银行,目前尚未有充足证据能够证明其为普惠金融所做的贡献。而要求各家银行均设立该部门,其中的成本支出却是巨大的、可衡量的。所以“普惠金融事业部”的设立尚需更为专业评估论证来加以支持,以免浪费财力,却收效甚微。政府对于普惠金融的推进,不若创造一个有利于金融科技创新、普惠金融企业发展的环境。
7、普惠金融事业不可仅凭商业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
普惠金融事业的覆盖范围广、体量巨大,不是仅凭大中型商业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就可以担负起金融体制改革、数字经济发展与普惠金融建设如此重任的。不可否认,商业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普惠金融事业惠及全国每一位群众百姓,商业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架构金融生态体系的难度可想而知,无论在操作理论还是服务实践中都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
8、普惠金融事业需要依靠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的大力发展
普惠金融需要数字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银行、传统金融机构与民间企业的参与缺一不可。传统金融机构也是发展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的主导力量,但并不是唯一的,李克强总理也认为需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公司企业在下一阶段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作用。政府在对于银行传统金融机构和民间公司企业的态度上万万不可厚此薄彼,否则会极大地打击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普通百姓群众的日常生活与金融科技息息相关,从网络消费到移动社交,近几年我们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数字金融对我们生活节奏、方式与习惯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正是金融科技与数字金融的发展,才能带动普惠金融事业的发展。
9、数字科技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十五次提到“科技”,显示出科技力量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出巨大贡献,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就是依托一系列数字技术,从大数据、云计算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将科技力量内化成经济发展动力,才是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秘诀。而数据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依托和支撑,数据的使用和保护涉及到消费者隐私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与IPR(知识产权)及版权保护、国家信息安全保护与跨境数据流动及监管。此外,对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数据价值法律上的认可和界定,都会影响到未来数字经济走势。开展数据立法工作,规范数字交易、数字跨境传输、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数据流动等法律问题,让完善的数据法律法规为未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保驾护航。
【总结】
一言以蔽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未来我国社会、经济创新改革的方向,明确了2017年政府工作的重心,引导国家、社会的发展使人民群众更加普遍受惠,体现了政府问政于民、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政府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动向,力争在挑战中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法学界中坚力量,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政府的领导下,以自己的学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法学院副院长)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