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靳诺:关工委工作应立足学校发展全局

24.03.2015  12:22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是以关心、教育、培养学生和青年教职员工健康成长为宗旨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承担着独特的历史责任。

教育系统历来是关工委工作的主战场和生力军,尤其高校关工委工作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和优势力量,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整合优势资源,借势发力,围绕党委中心工作,不断推进学校事业的科学发展,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示范阵地。中国人民大学关工委成立20多年来,认真贯彻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关工委“围绕中心、配合补充、因地制宜、量力而为、立足基层、注重实效”24字工作方针,结合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显著成效,引领和推动着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为维护和促进学校稳定与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

一、在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中体现关工委地位

立德树人是高校关工委工作的根本任务,要深刻认识关工委在学校、学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早在几年前,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对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强调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事实上,关工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性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等等,都与学校学院工作大体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学院层面的关工委,在学校、学院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系统工程中都承担着独特的历史责任,要增强关工委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学校、学院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中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点。

作为以服务高校学生与教师为主要目标的关工委工作,应切实与高校党政工团工作紧密有效结合起来,围绕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关工委工作融入到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而不是另起炉灶、再搞一套。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拥有一个比较健全、相对成熟的党建与思想教育组织体系,形成了一套比较高效完整的科学框架,关工委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功能,积极配合和主动支持这些现有的组织力量,把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和高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共同承担和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2014年初,教育部关工委田淑兰主任一行来学校调研,对学校关工委工作提出了希望和鼓励,学校当时对关工委工作也做出了明确部署和具体安排,将当年的工作重点确定为“消零、填空”,要求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形成中国人民大学关工委工作的特色和品牌。2014年底,中国人民大学在全校范围内积极开展组建成立学院层面的二级关工委试点工作,先后在财政金融学院、商学院、法学院、苏州校区成立首批二级关工委,这既是落实党中央、教育部党组、北京市委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的规定要求,又是学校为更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战略考虑。

二、在高校改革发展全局中谋划关工委工作

关工委工作,要在学校改革发展全局中谋划好、发展好。1991年,学校遵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正式成立了关工委。20多年来,学校关工委在校党委领导下,在教育部关工委和北京教育系统关工委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全校各方面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德育工作为主线,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和学校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任务、总目标,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学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历史文化传承、帮困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涌现出“特邀党建组织员建设”“青蓝工程”“老少共话”“菊香工程”等一大批具有学校特色的品牌活动,这些都是在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中需要战略考虑和系统设计的,也是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内容。

关工委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学校的发展也需要关工委。实践证明,关工委工作需要切实融入到学校发展全局工作中去,同时在推动学校全局工作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关工委的自身发展。关工委工作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经验来自基层,效果体现在基层。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党委选择了一批学生人数比较多、条件优势比较好的二级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希望在学校关工委工作方面出经验、做表率。2014年,学校加快创建“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大学的综合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这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和中心工作,需要校内外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尤其离不开各个学院的大力支持与通力配合。财政金融学院,作为1950年学校最早设立的八大院系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个培养财政金融领域高级人才的基地,这里有一流的学生、有一流的师资、有一流的文化基础,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财政金融领域的教学科研重镇,奠定了这一领域的领头雁地位。因此,财政金融学院在学校新一轮深化综合改革的征程中,应在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性提升、资源配置、行政管理等各个层面,能走在全校的最前列,把积淀60多年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为学校作出开拓性贡献。

三、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着力推进关工委发展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心下一代工作要一任又一任、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历史接力棒的传递就是一种责任、使命、文化的接力传递。之所以关工委组织要以离退休老同志为工作主体,就是要把老一辈的优势充分发挥和展示出来,不断引导和激励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提升全民思想道德素质活动中发挥示范效应,勇当先锋、打头阵、做表率,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和必然使命,关工委工作应立足在文化传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老一辈是高校关工委加强青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宝贵资源,这可以说是关工委工作的着力点和重要支撑。我们常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代代相传,就要充分发挥“五老”的特殊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五老”,是指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就高校来说,老教授、老学者是我们的天然优势和重要依靠,他们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具有深厚的学识功底,具有优良的师德师风,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对人才培养、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对传承创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重要作用,且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财政金融学院韩英杰教授退休以后,他坚持在家乡积极开展经济课题的调研,为当地政府、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无偿的咨询服务;2010年,80岁高龄的他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勤俭节约,用积攒下的20余万元捐资兴建了河北顺平县永录村文化广场,更难能可贵的是,从选址、设计、材料购买到工程建设都是他亲自操办的;2011年,他和夫人又专程前往顺平县浦阳镇,为当地永录村中心幼儿园送去了体育器材、学习用品,还引资重修了五里岗暴动纪念馆。韩英杰教授这种心系农村、心系家乡、心系教育的善行义举,生动诠释了学校老一代学者的高尚人格与精神文化,事迹十分感人,青年人可从中汲取智慧力量和传承文化基因,这种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去努力提倡与发扬光大。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关系着我们民族未来和希望的千秋伟业,又关系青年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全校各学院各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和配合,做到统一思想、整合资源,集中智慧、形成合力,既要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又要准确把握好方向、时机、节奏和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使学校、学院关工委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努力推动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原文链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靳诺:关工委工作应立足学校发展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