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出手整治教育App滥用
近日,教育部公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管理办法》,要求明年1月31日前,相关单位的教育App完成备案,2020年2月1日起,公共服务体系将向社会公众提供备案信息查询,供社会公众查询监督,如果有违法违规,该教育App将被列入黑名单。
教育移动应用即教育App,是以教职工、学生、家长为主要用户,以教育、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管理、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备案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开展,可实现备案全程网上办理,一省备案,全国有效。
教育App提供者应在完成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备案后,进行提供者备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均向其住所地或注册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提供者备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发的教育App向教育部进行备案。小程序、企业号等平台第三方应用统一到平台方提交备案信息,并由平台方向教育部共享备案信息。
教育部将建立完善与网信、电信、公安等职能部门的协助机制,共同指导应用商店等移动应用分发平台落实监督责任,规范教育移动应用的管理,并推动将提供者备案作为教育移动应用上架应用商店的重要条件。
教育部要求,相关单位须于今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前完成对现有教育App的备案工作;2020年2月1日起,公共服务体系将向社会公众提供备案信息查询,并建立投诉举报通道,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部对各地教育App备案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报,并纳入网络安全责任制等相关考核评价;对备案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予以约谈、通报。
教育App存在违法违规或违反《意见》要求且整改不及时的,将列入黑名单,向教育系统通报,并撤销涉事教育App备案。涉事单位六个月内不得再提交备案申请。
此前在9月5日,教育部联合八部门印发了《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任敏)
相关
高校App
严控人脸识别审核半年未更将关停
昨天教育部官网公布,教育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近日印发《高等院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
方案指出,各高校应严格控制本单位教育移动应用数量,统筹规划小程序、企业号等应用,超半年未更新应整合、关停。所有教育移动应用不得向用户重复采集个人基本信息,采集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应充分征求用户意见,并论证科学性、伦理性及安全性。而此次行动方案专门针对高校教育App开展治理。此次行动的目标是,切实治理高等院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应用泛滥的问题。在2020年3月底前完成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应用的清理工作,问题教育移动应用的数量明显减少,违规采集个人信息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投诉举报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