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通识教育大讲堂·原典重温”系列公开讲座第二季圆满结束
6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杨庆中教授在公共教学一楼1405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以“周易》" >众经之首——《周易》”为主题的精彩的演讲。该讲座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主办,为本学期“通识教育大讲堂·原典重温”系列公开讲座第二季的最后一讲。
讲座伊始,杨庆中教授对“周易”、“易传”、“易经”等几个常用且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澄清,并对《周易》成书历史进行了梳理。杨庆中教授认为《易》虽本为卜筮之书,但应对夏商周三代的占卜和巫史传统有着正确的理解:既有信仰的成分,也是政治的需要。在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又因《周易》本经的结构具有解释空间,《周易》本经解释出现了新动向,且开始被逐步经典化,到了孔子便开启了学习《周易》的新模式。杨庆中教授认为孔子将《周易》视为一部内含“古之遗言”的忧患之作,更是崇德广业之书, 儒门后学以孔子的理解为指导,为纲要,吸收各家之说,形成《易传》之书,完成了《周易》本经的哲学化。
杨庆中教授认为《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也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作为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教科书,其在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政治、科技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之作用,就当代而言,《周易》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同学们与杨庆中教授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
为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培育学生的厚重文化素养,教务处于本学期组织开设“通识教育大讲堂•原典重温”系列公开讲座第二季,先后邀请王义桅、欧阳谦、诸葛忆兵、刘后滨、杨庆中等学者主讲,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旨在有效促进原典学习的课内外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原典教学建设方式和内容。
自2010年学校开办“通识教育大讲堂”系列公开讲座以来,已进行了77讲,包括36讲“学科通识”系列公开讲座、22讲“跨文化沟通”系列公开讲座、6讲“作家谈写作”系列公开讲座,以及13讲“原典重温”系列公开讲座,累计听众万余人次, 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受到同学们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