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刘伟:深刻领会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今年九月,全国教育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把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着眼长远、意义重大,是指导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和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是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政治方向、价值取向、改革导向等方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必须坚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
立足基础工程,坚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政治方向。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所具有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正前所未有的显现出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为党和国家事业赢得未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全面贯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大部署,努力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立足首要问题,坚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彻到立校办学、育人育才全过程,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
立足根本保证,坚定“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党组织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认识到,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对全党的普遍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把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
必须把握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价值取向
围绕重要基础,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充分体现了“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教育作为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习近平总书记将“更好的教育”作为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首要需求。因此,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取向,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特别是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努力让每个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围绕重要使命,把握“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功以才成,业由才光”,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关键就在于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围绕重要规律,把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事业是一种社会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教育目的,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意味着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因此,必须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尤其处理好“扎根中国”与“融通中外”的关系,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融互鉴互通,切实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全球话语权和世界影响力。
必须突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改革导向
聚焦根本任务,突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改革导向。立德树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落实这项根本任务必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并从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奋斗精神、培养综合素质等方面对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确要求,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党的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推动从偏重智育向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全面发展转变, 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聚焦基础工作,突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必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我们要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定力、理论功力、业务能力与人格魅力,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力度、温度与效度;加大投入和政策倾斜,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帮助更多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聚焦根本动力,突出“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导向。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将教育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明确强调要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关键要看能否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公平与效率、规模与质量、国家需要与个人需要等方面真正将现代教育理念落地生根。必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在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根本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要着重解决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特色不显、办学模式趋同等问题,鼓励高校坚守本色、办出特色,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和贯通其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本文为中国高教学会重大委托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原文刊载于《中国高等教育》2018年22期)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