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教授工作站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研讨会

05.02.2015  10:55

  本网讯    2月2日下午,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织召开教授工作站服务新农村建设发展研讨会,探索大学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更好的发挥我校教授工作站在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这次研讨会也是校庆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会上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海芹报告了2014年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组织起草促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的相关文件、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地方与企业现代农业发展、支撑首都大型国际农业会展、大学推广模式的探索研究、推进教授工作站建设等方面的进展。目前,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已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建设了45个教授工作站,为北京市都市型农业发展、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曲周教授工作站吴文良、吴桥教授工作站陈阜、修水教授工作站杨富裕、寿光蔬菜教授工作站沈火林、蛋鸡教授工作站宁中华、设施果树教授工作站张文、草莓教授工作站王红清、板栗蘑教授工作站王贺祥、等8位专家交流了综合服务和特色产业教授工作站服务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经验和体会。

  研讨会邀请有关部门和部分试点建设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负责人为我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工作站未来的建设发展提供建议。与会专家认为,我校教授工作站建设覆盖面广、影响大,把“顶天”和“立地”的工作相结合,教授们积极投入,有担当,既服务了区域和产业的发展,又拓展了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空间、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效明显,在全国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有些做法、创新值得推广。其中,北京市农业局科教处程晓仙处长评价,在京建设的14个教授工作站为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希望教授工作站进一步和农业推广体系形成合力,发挥更大作用;与北京市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工作对接,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学校专家资源优势,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服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钱永华副校长阐述,教授工作站建设要以国家和地方需求为导向,选择适当的主体和合作的方式,保证各方思想统一、目标统一、共同建设,发挥大学人才、育人等优势,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抓住当前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机遇发挥更大的作用。

  副校长兼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召虎在会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各教授工作站相互交流、借鉴的很好机会,通过交流大家凝聚“顶天”“立地”相互促进的共识,通过听取校外专家建议和思考开拓思路。他希望各教授工作站继续把下一步工作做好,利用好条件、建设好队伍,夯实基础、注重创新、谋划长远,结合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以及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不断做出新贡献。

  教务处、学工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研院等校内相关单位负责人,教授工作站负责人、专家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责任编辑:陈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