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Philippe Marcus教授作客中国材料名师讲坛第九十一讲

10.11.2017  12:15

11月1日上午,中国材料名师讲坛第九十一讲在北京科技大学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材料基因工程”111引智基地学术大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巴黎国立高等化工学院表面物理化学实验室主任Philippe Marcus教授做客本次论坛,并作题为《Towards Atomic Level Understanding of Metal Surface Propertiesin Corrosion Science》的学术报告。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有副校长吕昭平、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单智伟等。吕昭平向Philippe Marcus赠送中国材料名师讲坛纪念牌,并向其颁发北京科技大学名誉教授证书,报告由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董超芳主持。

在报告中,Marcus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前沿的表面与界面分析技术在金属腐蚀领域中的应用,通过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 Scanning Tunneling Spectroscopy (STS),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ToF-SIMS)等先进表征手段,Marcus教授及其团队研究了金属腐蚀初期表面结构以及化学状态的变化,金属或合金表面钝化膜的纳米结构,并率先在腐蚀进程中发展了原子模型,对金属材料在纳米尺度的腐蚀行为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就金属腐蚀的表征手段以及腐蚀模型的建立与Marcus教授进行了交流,Marcus教授也详细解答了在座师生提出的相应问题,Marcus教授的精彩报告为我校师生的科研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Philippe Marcus教授,1953年生,1975年获得法国巴黎国立高等化工大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得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硕士学位,1979年获得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大学博士学位。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和巴黎国立高等化工学院表面物理化学实验室主任,分别于2005年和2009年当选美国电化学学会会士和国际电化学学会会士。Marcus教授曾于2008-2012年担任欧洲腐蚀联盟主席,曾任国际电化学学会电化学材料分部主席,现任欧洲腐蚀联盟表面科学与腐蚀与保护机制分部主席,欧洲表面与界面分析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主席和法国腐蚀协会主席。他长期从事金属结构与表面特性、表面电化学和腐蚀科学的研究,重点是对金属与合金表面的结构与性质的理解以及对金属表面氧化膜的原子尺度或纳米级别的研究。Marcus教授是Corrosion Science, ElectrochimicaActa, Materials and Corrosion, Corrosion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osion Reviews等材料腐蚀及电化学领域顶级期刊的编委。

Marcus 教授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多本专著,已应邀在超过120个国际会议中作邀请报告,并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召集人。H-因子为63,截止2017年10月,他引高达13460次。

Marcus教授于2005年获得美国电化学学会Uhlig奖,2008年获得NACE国际Whitney奖和欧洲腐蚀联盟Cavallaro奖,2010年获得英国腐蚀协会U.R.Evans奖,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Lee Hsun奖,2013年获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D.B. Robinson杰出演讲者称号,2015年获得欧洲腐蚀联盟最高奖,2017年获得美国电化学学会Olin Palladium奖。

(摄影:材料学院)

(责编:邢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