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代表座谈“牢记使命、不负时代”

14.06.2016  22:24

 

        绿色新闻网报道  6月14日,在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座谈会上,有8位教师代表发了言,畅谈了他们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与体会,表达了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决心与信心。 

   

      经济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刘家骐教授说,总书记的讲话既是指导思想,更是详尽的工作部署。他围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委如何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组织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学科建设密切结合;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的经验与成果。

 

 

     

      人文学院副院长林震教授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是新时期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指针,也是做好"十三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的指南。他结合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谈了自己学习讲话精神的体会,对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说,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应当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巩固和进一步加强我校在生态文明领域的研究优势和学科实力,在“十三五”期间再上一个台阶,多出精品成果,凝聚创新团队,引领学术方向。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秀芹副教授说,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提出了重要论断,这对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的高校教师来说,具有深刻的启迪。她说,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里,一些领域的工作已见成效,当前正在朝学科新、文化精的中期目标迈进。希望早日跻身于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行列。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系李华晶副教授从“强基、克己、重特、求实”等四个方面谈了体会。她说,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问题,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一线教师提供了行动指南。这对我校发展、学科建设、学生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自己感到有沉甸甸的压力。时刻提醒自己坚持方向、坚守初心、坚定信心,扎扎实实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李昌菊教授说,作为高校老师,要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国家文化政策和方针下确定自己的方向,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知识的传播者、创造者。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分析美术以及设计作品中的真善美,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研究中,要有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中国气派,反映本土审美追求。要与时俱进,不断补充新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外语学院英语系南宫梅芳副教授说,面对海量信息和知识,我们应下功夫学习,下功夫研究,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把握前进的方向。现在国家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阶段。只有真正体会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做人、做事、治学统一起来,把个人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学校、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真正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外语专业教师,将继续深入研究,大力传播中国文化,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文学院法学系展洪德副教授说,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勾画了宏伟蓝图。作为一名高校法学教师,首要职责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向学生们传递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正能量,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在课堂上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辨能力。他就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的更新和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周国文副教授说,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仰马克思主义是职责所在。要坚持原则,不断创新,讲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使公共理论课教学工作具有连贯性、持续性与系统性。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学生对象的思政教学中,凝炼整体性、多维性与针对性。他提出,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的北林学派,在生态文明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示成就。

 

 

来源:绿色新闻网                    作者:绿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