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研究生课程质量——2019年研究生混合式课程教学阶段性交流研讨会暨混合教学培训结业式举行
本网讯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提升混合式教学能力,12月23日研究生院举办的研究生课程混合式教学阶段性交流研讨会暨2019年第二批培训结业式在西区新教2306举行。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院长韩锡斌现场交流点评,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郭鑫出席并讲话,会议由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李冬梅主持,参与混合式教学建设的30余位研究生任课教师参加了交流会。
郭鑫首先介绍了我校研究生课程混合教学建设情况。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助力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混合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双重体验,在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展现了明显优势,因而成为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从2017年开始,研究生院逐步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共累计立项138门混合教学课程,支持研究生任课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协助项目负责人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建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2019年研究生院还开展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全英文课程、案例课程等一系列课程教改项目,促进我校研究生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升,发挥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在课程设计与建设分享交流阶段,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彭红涛以《土木工程研究专题》课程开展混合教学改革为例,从课程任务、课程目标设计、实施过程与成效等方面进行分享汇报,动物医学院盖新娜以“混合式教学助力动物疫病诊断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为题,详细的分享了该门实验课程“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任务”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改革创新。信电学院李振波、杜松怀,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明、经济管理学院俞勤、理学院潘灿平、食品学院梁志宏等6位老师分享了混合教学课程的设计思路及建设内容,共同探讨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与疑问。
韩锡斌根据汇报情况与老师在现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与点评。他强调混合教学开展至现阶段,要往高阶性设定目标,在七个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拔高、整合,他强调课程目标设定与学生定位之间的关系还要进一步的明确,帮助学生搭建专业的思维框架,而不仅是纯知识的传递;其次是教学目标的可测量性,即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课程动态调整;他强调在活动设计上教师要注意切换角色,拓展课前学时,推动学生开展自我学习,主动学习;最后他强调教学过程反馈的重要性,注意过程性考核,进行动态性的跟踪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调整备课,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
交流会为参加2019年第二批混合式教学培训成绩突出的18位老师颁发了培训结业证书。2019年研究生院共组织了2轮教师参加《混合教学课程建设与设计》培训活动,共112人次参加了混合教学建设培训,其中72名老师培训成绩突出获得了研究生院颁发的混合教学培训结业证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