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政府执法车挂自制车牌 白底红字
正在路上行驶的“特殊号牌”执法车
一辆停在路旁的执法车。供图/王先生
原标题:公务用车“自制号牌”引质疑
车辆属大兴旧宫镇安全科 大兴安监表示使用自制号牌系因当日有联合检查 遮挡号牌属违法
近日,出现在大兴区旧宫镇庑殿路和旧宫东路附近的一些执法车引起当地居民的注意,这些车辆悬挂着印有“安检JG-001”、“安检JG-002”、“安检JG-004”、“安检JG-010”等字样的白底红字车牌。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车辆属于大兴区旧宫镇安全科。
“是摇不到号还是公车改革导致牌照减少?”这种“特殊号牌”的出现让当地居民王先生感觉不解。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些车辆配有蓝色制式车牌,只不过是被“特殊车牌”遮挡。大兴区安监局工作人员称,遮挡车牌是因为当日有联合检查,此行为确实属于违法,但已经摘下。
市民质疑
“特殊号牌”上路是否违法
近日,住在旧宫附近的王先生,多次在大兴区旧宫镇庑殿路和旧宫东路附近,看到几辆“诡异”的东风牌汽车,王先生向北青报记者表示,这些车统一悬挂着白底红字的车牌,车牌号码显示为“安检JG-001”、“安检JG-002”、“安检JG-012”等。
“我在旧宫大街上经常能看到这些车辆,从编号的顺序来推算,最少有十几辆这样的车。”王先生对北青报记者表示,11月25日上午9点左右,他开车经过庑殿路附近时,再次看到有四五辆这样的执法车辆经过,因为好奇,便跟踪这些车辆,最终发现这些车都开进了旧宫镇老政府大院中。
王先生是北京人,居住在旧宫附近。据王先生观察,早在去年夏天,他就已经发现了这些车辆。“这些公务用车为什么没有悬挂正常制式的号牌?这样做算不算违法?”王先生对于这些车辆使用“特殊号牌”感觉不解:“是因为摇号政策导致车辆没法上牌还是公车改革减少了车牌数量?”
现场探访
执法车属于旧宫镇安全科
昨日,北青报记者来到大兴区旧宫镇庑殿路和旧宫东路附近,在旧宫镇老政府大院,看到停着几辆王先生所说的悬挂“白底红字”号牌的车辆。到早上9点20分左右,记者看到约有五辆左右挂着白底红字车牌号的东风牌汽车从大院中开出并上了旧宫东路,开车的人均身穿制服。
在旧宫镇老政府大院中,有旧宫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大兴区城管监察大队旧宫分队、旧宫镇社会保障事务所等部门,经记者多方调查得知,这些挂着白底红字车牌号的车辆均属于大兴区旧宫镇政府安全科。
至于这些车辆是否由于“摇号”或“公车改革”等原因没有牌照,因而使用“特殊号牌”的猜测并不成立。在这些白底红字号牌的后面,可以隐约看见蓝色的制式号牌被遮挡。
记者调查
“正规号牌”说法站不住脚
北青报记者以市民身份询问旧宫镇安全科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这些车辆每天都会出去检查,属于政府配发的执法车辆,悬挂的号牌也是正规号牌,并表示,“我们统一挂的都是这个牌照,都是政府新进一批车的时候配的”。
据该工作人员称,此情况不仅仅发生在旧宫镇,今年北京各个镇重新配发了车辆,并且号牌都是这种制式。不过,北青报记者询问其他区县的乡镇政府安全科时,工作人员表示并未听说交管部门配发号牌之外的“统一制式牌照”。
房山区良乡镇政府安全科工作人员表示,镇政府安全科的公务用车一般为区安监局统一配发,良乡镇安全科的号牌依旧为正常制式的号牌,并称今年全市的机关单位都要面临车改,“我们的车数量只能往下减,不能往上增”,并没有车悬挂白底红字的号牌。
海淀区东升镇安全科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东升镇安全科也没有白底红字的号牌,并称,东升镇政府安全科的公务用车是2008年左右的车,目前并没有更新,车牌号也是正常制式号牌,“没有见过这类牌子”。
相关说法
执法车遮挡号牌也属违法
据《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公务车是指党政机关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分为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一般公务用车是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而执勤执法用车是指用于办案、监察、稽查、税务征管等执法执勤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一条规定,“机动车号牌应当按照规定悬挂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故意遮挡、污损”,对于故意遮挡、污损或者不按规定安装机动车号牌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处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白底红字的“安检JG-001”、“安检JG-002”、“安检JG-012”样式号牌究竟是否合规?北青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
北青报记者就此事致电旧宫交通队,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并不清楚这些车属于哪些部门,但如果车牌号不是制式号牌,“应该就属于违法”。
大兴区安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旧宫镇政府安全科的车辆确实是区安监局统一配发,遮挡号牌是因为当日有联合检查,此行为确实属于违法,但已经摘下。
北京市交管局的工作人员称,车辆上悬挂的号牌,是可以在正常制式的号牌上加这种白底红字的号牌,但是单独悬挂这种号牌是绝对不可以的,而遮挡号牌一般会处以记12分,罚款200元的处罚。文/本报记者孟亚旭杨柳
摄影/本报记者孟亚旭(除署名外)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