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买服务解了“禁烧难”
收割机在前开足马力收割小麦,自动打捆机随后跟上,最后上场的旋耕机翻起一垄垄黄土……5月31日,安徽省凤阳县枣巷镇牌坊村村民朱秀山目睹自家麦田里“收割、打捆、清运、旋耕”一条龙作业场景,脸上绽开了满意的笑容。 “我的几块地两小时就干完了,每亩才70块钱,太划算了。 ”
同样感到省心的还有当地的干部。枣巷镇镇长唐中柱告诉记者,去年午季禁烧期间,所有干部进村严防死守,最后还是没看住,最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秸秆的“出路”。今年,他们转变了思路,运用400多万元小麦产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红旗手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对全镇3.5万亩小麦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机收、秸秆回收利用、土壤深耕等全程作业。
这几天,红旗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郭传兵格外忙碌,合作社自有加上调配的一共300多台套收割机、打捆机等,都由他负责统一调度。 “这几项作业市场价格在150元左右,农民只要出70元,政府每亩补贴60元,农机手有了稳定的业务,政府部门可以从繁重的禁烧工作中解脱出来,合作社也有了利润,可谓是多赢之举。 ”
郭传兵介绍,为了配合秸秆收运和利用,合作社投入了大量资金,在枣巷镇新建一大三小共四个秸秆收储中心,还购买了秸秆二次加压打捆设备、大型地磅、秸秆叉抱机、打捆机等,年收购秸秆能力达一万吨以上。 “农户的秸秆,能够还田的就地粉碎还田,其他的现场打捆清运,经收储中心二次加压打捆,卖往山东等地的发电、造纸企业,每吨毛利润200元左右。 ”
对于枣巷镇的探索,凤阳县农委科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徐德明也寄予很大期望。他认为,全程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枣巷镇通过政府买单开展社会化服务,实现了小麦收割、打捆粉碎、旋耕等作业无缝对接,既为农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费用,又可以从源头上控制秸秆焚烧,“解决了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难题”。
徐德明介绍,为了鼓励社会力量投入秸秆综合利用,该县今年出台了颇有含金量的奖补政策,对农机专业化服务公司购置9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打(压)捆机等机械,给予30%购机补助。同时,在全县建设20个秸秆收储中心,对单季收储秸秆能力1000吨以上、3000吨以上的标准化收储中心,县财政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元、30万元补助。
采访中,郭传兵和唐中柱都坦言,虽然此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但仍然有一些难题让他们担心。“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天气,因为群众都想早一点颗粒归仓,但全镇范围必须有个先后顺序,如何协调好收割次序是个很大的考验。 ”郭传兵也表示,明年会进一步细化预案,完善合同,“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备用金,用于应急处理等。 ”
(信息来源:15-06-05 安徽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