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建言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

26.01.2021  03:41

  中新网北京新闻1月25日电 (记者 杜燕)数字支付、刷脸进出、扫码验证……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便捷生活的同时,也让民众担心隐私泄漏等问题。进行中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多位政协委员及民主党派建议,完善安全可控大数据产品的研发应用,建立防护技术产品体系,重点保护数据安全与隐私。

  数据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基础之一。北京市政协委员、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谈到,如今数字化发展,人们会输出很多信息,个人隐私会不会被泄漏,取决于接受信息的公司能不能为民众妥善保管数据信息,有没有恰当的安全措施。因此,当下保护个人信息的责任已经不是网民个人关注一台设备那么简单,而是从网民个人迁移为企业责任。

  他说,过去,网络遭受攻击多数情况是账户、钱财被盗,或者用户的隐私被泄露。如今,如果大数据被盗、被删除或者被修改,不仅仅是在虚拟世界中的损失,更有可能遭到物理世界的破坏,因此更需要在数字化建设的同时,加固网络安全建设底板。

  齐向东还谈到,目前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个人信息是否被滥用,如何更好地保护隐私,需要形成全社会的监督力量,需要法律落到实处。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臻称,目前,互联网经济体系尚不完善,在数据生产要素流通环节要建立第三方数据交易过程中的数据监管。

  “在网上买东西,不代表个人身份信息给你,也不代表企业可通过信息对特征人群进行研判和推送广告。”他说,除了法定的必须提交的数据信息,否则需要得到授权才可以使用个人数据,做到“我的数据我做主”。

  人脸识别是否被滥用?民众是否可以拒绝使用?对此,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凝表示,信息保护最关键的是知情同意,即获取信息的时候需信息持有本人第一时间知晓,且本人同意方可获取信息。

  刘凝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权。以社区人脸识别为例,社区要给居民其他方式的选择,就是说如果居民不愿意使用人脸识别技术,那么用实体证件或者用其他方式只要能够得到信息验证即可。

  中国民主建国会北京市委员会(简称“民建北京市委”)也提出,目前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安全管理是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最突出风险,大数据软件系统漏洞成为黑客攻击突破口,传统安全防护手段难以满足数据安全需求,个人信息过度收集等大数据应用安全问题多发。同时,目前大数据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数据要素赋能潜力尚未充分激发,应用在解决具体难题上面临挑战。

  民建北京市委建议,从全市角度统筹政府各部门数据资源,明确责任、权力与义务,营造发展环境,高效推动北京市大数据发展。其中,要构建可信、完备的大数据治理生态,完善大数据法律政策体系,为大数据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要健全大数据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大数据支撑平台建设。

  构筑坚强的大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尤为重要。民建北京市委建议,建立数据防泄漏、安全审计、安全事件溯源与取证、大数据安全态势分析等多维度技术防护体系和运维管理制度,形成相互联动的大数据安全防御体系;要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数据安全风险,帮助企业建设完备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案。

  民建北京市委还建议,建立完善安全可靠及防护技术产品体系。支持安全可控大数据产品的研发应用,积极推动建设大数据安全开源生态,支持相关单位参与开源社区生态系统的构建理论研究、支撑平台建设以及运营模式探索,为中国开源社区和生态系统建设贡献力量。(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