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跨学科交流会在四川省青神县顺利举办
本网讯 10月19-20日,由人文与发展学院和青神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跨学科交流会”在四川省青神县举办。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省土地法学会等单位的18名专家学者和人发学院22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实地调研和交流研讨。
19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和人发学院师生一行前往青神县高台乡百家池村进行实地调研。一行人首先考察了当地的椪柑农业园区,在园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中,大家了解了该园区基地建设、设施装备、产品加工和农业新业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随后大家听取了青神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和百家池村支部书记更加详细的介绍,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条件等有了宏观了解和整体把握。
针对百家池村的闲置宅基地和发展问题,师生们分为四组分别对业主代表、村组干部和农户展开了调研。第一组的调研内容涉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养老、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脱贫等方面;第二组的调研主要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的问题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抵押问题展开;第三组在调研中围绕如何壮大集体经济、整合资源、盘活宅基地等问题;第四小组针对山区村民居住分散、房屋翻新的法律规定、空闲宅基地的使用方式、宅基地以旧换新的审批流程等问题与村民们进行了访谈交流。通过实地调研,与会专家学者和学生们对当地的土地问题和土地制度改革有了直观且深入的感受,为后续跨学科交流奠定了基础。
19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和人发学院师生以及青神县领导、县级部门代表、乡镇/村代表、业主代表90多人举行了“青神县农村土地改革的实践——问题、经验与趋势”座谈会。座谈会分为了两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青神县农业农村局余鹏局长介绍了青神县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青神县南城镇、白果乡、罗波乡等与会乡镇代表分别对所在地区的土地和发展问题进行了介绍;村庄代表、业主代表也依次进行了发言;与会专家、青神县有关部门进行了双向提问和讨论。在第二个环节中,与会人员对青神农村改革试验区方案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会人员在座谈会上进行了充分互动交流,很好地交流了观点。
20日上午,“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跨学科交流会”如期举行。中共青神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鲜斌,我校社会服务处处长杜金昆,人发学院副院长吴惠芳教授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本次会议紧密围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以及“宅基地制度改革”两个议题以青神县土地制度改革实践工作为经验参照,与会学者们展开了交流研讨。来自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丁关良教授从公共管理的学科视角出发,用数据分析了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长30年的11个优势与7个劣势,并对中国农村土地承包过程中老年人、妇女等农民权益问题进行了客观思考。山东省土地法学会会长石凤友教授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立法、修订过程从历史维度梳理了改革开放后有关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经营体制改革学者们的重要论断,主张给与农民更多的人文关怀,学会穷人的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郝晋珉教授从宅基地的生产、生活属性切入讲到宅基地改革过程中对于公共空间留白的重要意义,呼吁学者们关注发展过程中营造新空间、新格局的重要观念,让农民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成果。人发学院法律系任大鹏教授从青神实践谈起,总结归纳了宅基地改革过程中制度变迁、制度衔接、法律价值、权利结构等10个急需应对的法律问题,引起了参会学者、干部的思考与热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杨一介副研究员、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吕之望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陈航英老师、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学院杨青贵副教授、人发学院法律系杨述兴、李玉梅、肖鹏、李梅、刘明明、罗娇老师以及青神县领导参加了会谈。
人文与发展学院秉持“以学术成果滋养乡村振兴的实践,以乡村振兴实践丰富学术研究的内涵”的理念,在全国各地通过小农户对接市场、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发掘、农民组织培育、扶贫机制构建、农民能力建设等试验和实践活动,带动师生深入农村、接近农民、助力农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系列试验。2019年4月,学院发布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四个系列”行动计划(2018-2022年)》,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打造3个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2019年8月22日,人发学院与四川省青神县合作共建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青神乡村振兴研究院”在青神县正式揭牌成立,本次会议为该研究院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活动。未来,人发学院将与青神县携手,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切入,充分利用好研究院这个平台,共同讲述好青神县乡村振兴的美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