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将改造47片区域

24.01.2016  12:26

  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就中心城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民主监督,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委员们聚焦环境建设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议政建言。昨日下午,市政协委员、市政市容委副主任柴文忠对首都环境建设“十三五”规划和2016年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介绍。

 片区改造完善配套道路、学校

  今年全市将对47个片区启动区域提升改造。这也是片区改造工作自2013年启动以来,实施项目最多的一年。2014年至2015年,本市总共完成45个片区改造,涉及80多个社区,整治区域75平方公里,惠及百余万人。

  今年的47个片区包括居民区、商务区和文保区,城市核心区和行政副中心是重点改造区。这些片区中普遍存在环境混乱、绿化缺失、公共设施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片区改造周期设计为2年。将聘请专业的设计团队深入片区了解居民需求,进行区域整体提升,其中不仅是环境景观,还包括道路、学校、社区自治等方面的整体社会治理方案,完善配套设施。

  各片区也将视其特点具体设计,比如居住区要和谐宜居,商业区要现代时尚,交通更加通畅等。比如东四十一条到东四十三条片区,就要充分挖掘其中的老北京文化故事,展现文化肌理。

  规划设计后的方案还要再公示,由老百姓提意见,比如规划中哪条路不能停车,哪块绿地要改造,都要片区内的老百姓同意后才能实施。

京哈铁路四环内景观带年内建成

  柴文忠委员介绍,京哈铁路沿线的环境建设是京津冀环境治理的重点工作。今年,本市将力争完成该条铁路沿线的东城区西忠实里地区、朝阳区四环以内的破旧房屋拆迁工程,形成京哈铁路四环以内的景观带。

  今年,全市的“三大空间”设施也将进行综合治理。目前,《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设置和管理规范》已修订完成,将于近期正式发布,基于该规范,全市的城市道路、桥下空间、地铁出入口“三大空间”周边的报刊亭、指路牌、售货亭等公共设施将分类治理。

  此外,本市已制定出台城市家居的二维码编码规则和管理办法,在完成长安街试点基础上,在全市50条重点大街推广设施“二维码”管理。

  中轴线要建文化探访路

  柴文忠委员还详细解读了环境建设“十三五”规划中重点涉及的四大板块、五个区域、五条线带。

  四大板块包括2022年冬季奥运会赛场周边、北京行政副中心及联络线、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周边以及北京新机场及其周边的环境建设。其中,新机场交通廊道沿线的环境建设重点包括机场快轨、京霸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京开高速公路拓宽段、京台高速五环至市界段、机场北线高速公路等。

  五个区域包括核心城区、市民生活区域、环境薄弱区域、其它重大活动涉及区域以及郊区农村。重点是加快核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严控开墙打洞等。同时,加强包括延庆世界园艺博览会、冬奥会、大兴月季洲际大会、平谷世界休闲大会等的环境保障工程等。

  五条线带则指长安街及其中轴线、城市环路及重点大街沿线、高快速路及国道沿线、河湖水域沿线、铁路及轨道交通沿线。其中,长安街沿线要对各景观要素进行全面提升,打造“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神州第一街。塑造北京传统中轴线的特色景观,结合文物建筑的修缮,结合自行车、步行空间环境的整治,推动中轴线文化探访路的建设。

  同时,二、三、四、五环路及全市重点大街都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针对京津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沿线交通廊道,进行综合环境整体提升,重点推进京沪高速沿线两侧30米环境整治,逐步提升京津高速、京台高速、京昆高速等沿线两侧环境品质。(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金可)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