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民收入分配与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21.12.2014  11:24

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华薪酬网承办的第四届国民收入分配与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高峰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论坛顾问、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程天权,原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贺铿,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分配局局长李燕斌以及来自政界、学界、企业界的代表300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锋、程延圆先后主持了论坛。

郑功成教授在题为“让全民合理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主题报告中,从经济新常态、大收入分配格局发生变化、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发生变化三个方面剖析了当前收入分配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阐述收入分配改革正在进行时的政策实践及最新动态,提出了如何实现让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四大宏观政策建议。

贺铿教授在题为“收入分配与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主题报告中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切入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有两条,一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是既要坚持社会公平,又要形成社会激励。他认为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方向,一是坚持内部合理,外部平衡;二是限高提低,逐步走向公平。此外,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把高管和技术人员分开,形成科学合理晋级机制,规范履职的待遇。

李燕斌局长在题为“国企薪酬改革政策与方向”的报告中指出,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有三个成效,同时也存在三个问题;面对新形势,企业薪酬改革下要注重几个关系。他提出国有企业薪酬改革的思路,一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中央企业薪酬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二是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三是坚持效益导向与注重公平相结合;四是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加强薪酬分配的规范管理,探索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薪酬分配的新机制。

北京市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文学在题为“国有经济定位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报告中提出,国有企业是知识溢出的中介,是二次知识的创新源。国有企业应该要做民族产业竞争的领头羊,中国经济崛起的标杆。科学定位国企,搞好国企改革,首先从国有企业定位出发,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二是明确国企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国企的市场化改革,关键在于市场化的法人治理体系结构的建立,核心是制衡机制,重点在于市场化的考核体系,市场化的考核体系主要是一种实现激励的因素。混合所有制只是改革一种手段,不是改革的目标。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司长、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许德范在题为“合作社是实现分配公平的途径之一”的报告中提出合作社在收入公平方面、分配公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原因有四条,一是分配机制,合作社不是按资本分配,而是按劳动来分配,按交易量来分配,合作社剩余要用于向社员的二次返利;二是决策制度,民主制度、透明制度、社员参与;三是合作社的文化价值;四是共同的愿景——分配公平。

彭剑锋教授在题为“人力资本价值管理时代与薪酬管理”的报告中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人力资本价值管理阶段,人力资本与客户价值优先时代;第二,人力资本价值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目标是激活人的价值创造;第三,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是价值链的管理,包括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第四,要基于人性的洞悉以及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构建人力资源机制;第五,要进行价值创造的计量化管理;第六,我们正进入基于大数据的人力资源决策与产品创新服务阶段;第七,对员工的价值贡献要进行全面认可与激励;第八,互联网时代是要靠跨界思维、无边界管理,建立互动与交互式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网。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在题为“现代税收制度的促进社会公平定位”的报告中指出,在国民收入分配与税制改革的关系问题上有了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方法,主要体现从原来着眼于通过税收调节国民收入分配,上升到通过税收去促进社会公平,这是围绕现代税收制度目标确立给予税收制度的新的功能定位。被称作“六税一法”的新一轮税收制度改革与以往最大不同点是,着眼点不是与市场经济相匹配,而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税收制度。今后税收改革要朝增加自然人直接税的方向迈进,要减间接税,增直接税,减企业税,增居民个人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刘学民在题为“央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的报告中强调了收入分配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他说,分配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目前工资收入分配方面有四大问题,解决工资收入分配问题,一定放在大背景和大的格局去解决、去思考。谈到央企高管薪酬改革,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也还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应当切实做好央企高管薪酬改革,使社会各个层次的利益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调节,使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得到缓解,让更多人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俞力峰博士在题为“混合所有制与员工持股问题”的专题报告中提出,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改革有三个重大问题,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改革着眼整个经济体中长期效率的结构性提升,而非局限于个别企业的绩效改善;此番改革强调顶层设计和避免颠覆性错误,控制力、影响力和活力至关重要,股东稳定机制和产业安全审核机制不可或缺。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国家所有权与私人所有权在代理链条上具有不对称性,必须坚持改革的成果要合理分享,改革的成本要合理分摊;防止混合制企业钻政策性补贴的漏洞,演变成债务平台或风险兜底者。他提出,我国员工持股概念模糊,历史问题复杂,亟待规范和引导。政策制定应当尊重经济规律,坚持市场导向,科学界定各类薪酬福利工具,以激励约束为目的做专项分类,强调多层次的平衡与机制建设。

与会者认为,收入分配改革是关乎国计民生全局与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无法绕过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失衡的利益格局与复杂的形势下,特别需要统筹考虑、系统设计、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而有效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对促使分配格局逐步走向公平、合理至关重要。

与会者主张,政府应当对收入分配尽到应尽责任,确保财税政策调节有效与社保政策的公平性,而企业薪酬则应当由市场主导,以充分体现人力资本价值并具有激励功能为出发点。

国民收入分配与企业薪酬制度改革高峰论坛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于2010年共同创办的一个高端论坛,每届论坛均邀请国内政界、学界、企业界对收入分配与薪酬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官员、学者与企业家同台研讨,每届均吸引着300人以上的与会者参与,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具有持续性的高水平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