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车从按点跑到按需跑

09.11.2014  05:36

 

  ?昨天,APEC会议摆渡车司机张师傅在擦拭自己负责的车辆,保证摆渡车以最整洁的状态迎接外方参会人员。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刘冕 刘可

  昨天11时23分,一群穿着天蓝色制服的志愿者陪同几位外宾走向国家会议中心P3停车场,一位摆渡班车志愿者立刻迎上前,微笑着接洽。穿着深蓝色西服的摆渡车司机默契地与他们点了一下头,上车发动了汽车。

  这只是此次APEC会议期间交通保障的一个片段。

  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说:“精细化是保障的最大特色。以摆渡车为例,从最初的按点发车变为现在的按需发车,人多发大车,人少发小车。”一位随车志愿者说:“这种‘北京速度’被许多参会者盛赞。这两天我们收获得最多的就是乘车人的微笑。

  2696辆保障车

  主打“中国牌

  此次APEC会议,本市组建了专车服务、会议专线车、会议转场及重大活动、工商界等8个交通服务团队,为参会的领导人、领导人配偶、经济体代表、工商界人士、残疾人代表、媒体记者及中方办会人员等7大群体提供交通服务。11月1日,交通运行调度指挥中心及各分中心开始启动。

  市交通委累计筹措各类交通服务车辆2696辆,“中国制造”成为最大特色。周正宇介绍,843辆赞助车全部为国产品牌,如一汽红旗L5、红旗H7,北京汽车绅宝2.3T、1.8T,北京汽车蒙派克、欧辉客车,上汽荣威350,大通G10等型号,加上行业自有国产品牌车辆,为本次服务车队的“国产军团”闪耀亮相APEC会议。

  在雁栖湖会议中心,新能源电动车、8辆电动公交铛铛车也纷纷上岗,满足重大活动的交通服务需求。

  30条摆渡线

  设数字站牌

  在P3停车场内,十几辆7座福田蒙派克座驾一字排开,车身锃亮。深色西服、黑皮鞋,配上一双白手套,司机张景光打开车的后备厢,检查备用物品。有过多次高端会议服务经验的他是此次30条摆渡班车线路的司机之一。

  “最初制定的方案是按点发车,高峰期每15分钟发一趟,低峰时1个小时一班车。”一位现场调度人员介绍,坚持节约办会的原则,实行专车服务与专线服务相结合,人多用大车,人少用小车,紧急情况随时发车,无人乘坐不发车。既体现节约原则,又有效保障运输效率,确保参会代表安全、准点出行,体现APEC会议交通运输的“北京速度”。

  记者注意到,这些摆渡车的站牌不仅有中英文标注的站名,还有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标。一位志愿者介绍:“每一个数字代表一个酒店,方便外宾辨认。”此次30条摆渡班车线路投入了759辆车,服务于机场抵离迎送、会议摆渡、采访摆渡、接驳摆渡、通勤等。

  50辆大巴车

  服务大规模转场

  除了常规的会议运输保障,APEC会议期间还有一些重大活动转场的需求。“重头戏”当属11日4时至8时,1500名媒体记者需要从国家会议中心前往雁栖湖会议中心。

  “我们计划安排50辆大巴车,分批次完成转运。”周正宇说,当天活动结束后依然需要运输保障,一部分媒体记者需要返回市区酒店,一部分需要直接从怀柔奔赴首都机场。届时,交通部门将配发摆渡车,方便他们出行。

  其实,明晚就将有一次稍小规模的转场运输任务——600名嘉宾将从各处奔赴水立方参加活动,他们的出发地点包括国家会议中心、首都机场等。交通部门目前已经做好准备,根据需求配发车辆接送。

  数读“北京速度

  1、本市选派驾驶员、调度员、管理人员、抢险人员等3612人,为APEC会议提供运输服务。

  2、10支道路应急保障队伍一日三巡。遇到路面突发情况,15分钟内将有专业人员到现场处理。

  3、自11月1日上午8时至11月7日16时,累计为会议服务提供车辆3283车次,累计服务7345人次,安全行驶里程73636公里。

  4、7天,保点出租车累计出车852辆次,完成保障运次606运次,运送代表1460人次。

  现场

  10辆电动车

  机场24小时候客

  本报记者 刘可 刘冕

  蓝色炫目的前脸,低噪平稳的行驶,瞬间推背的提速,首都机场T3航站楼外,10辆北汽绅宝EV电动车承担起接待APEC会议各方代表的重任,优质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受到了各方代表的赞誉。

  据交通委机场抵离调度中心张涛介绍,首都机场APEC服务车队共有312名成员,其中司机120人,运行至今已接待各代表团成员和记者1070人次,安全行驶280车次。整个车队共有120辆普通汽车,还有29辆专门服务于残疾人。车队均采取24小时倒班制,全天候提供服务。

  车队中的10辆绅宝电动车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电动车队司机是按照奥运标准选拔的,要求英语4级以上,3年以上驾龄,还通过了一系列考试后才能正式上岗。“不少代表说,这种电动车坐着很舒服,很安静,他们非常满意。

  除了这些新能源车外,还有8辆电动铛铛车在雁栖湖会议中心上岗。铛铛车是老北京对有轨电车的昵称。当年,车头挂了一只铜铃铛,司机只要一踩脚下的踏板,铃铛便会发出“铛铛”的声响,提醒行人闪避车辆。这也算是北京第一代的公共交通工具。不过1966年,有轨电车退出了北京的路面。今年国庆节前,这款车重新上路,运营线路是南中轴线。如今,8辆铛铛车成为APEC会议的保障用车,负责接驳媒体记者。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