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起正式入汛 气象部门提示科学认识防汛形势的严峻性
6月1日起,本市正式进入汛期。北京市气象部门指出,北京汛期降水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的特征,成灾与否往往取决于一次降水的总量和降水强度,要科学认识本市防汛形势的严峻性。
受超强厄尔尼诺影响,全球气候形势十分异常。我国广东省率先于今年3月21日入汛,比常年提前了半个月。截至5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区域性暴雨过程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强对流天气频繁,风雹灾害损失大,华北、黄淮等地又遭受严重干旱,天气气候形势复杂严峻。
记者从北京市气象局了解到,近50年来,北京市汛期降水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局地暴雨有加强趋势,强雷暴、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灾害损失和影响的连锁性和放大性凸显。2015年,我市出现降雨过程67次,其中雷电、强降雨、大风、冰雹等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达36次。
气象专家指出,北京汛期降水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的特征,成灾与否,不一定取决于汛期总降水量,而往往取决于一次降水的总量和降水强度。因此,虽然预测本市今年降水量总体偏少,但防汛形势依然严峻,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
此外,今年汛期本市将使用新暴雨预警信号标准。新标准简化了雨量统计,统一规范了不同级别暴雨预警信号的时段标准,省略了3小时雨量和12小时雨量指标,突出了1小时雨量和6小时雨量,使市民对降雨量一目了然,更加理解雨情。
以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例,修改前该信号标准为:预计未来可能1小时降雨量达20毫米以上,或3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以上,再或12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而新的暴雨蓝色预警标准为:预计未来可能1小时降雨量达30毫米以上,或是6小时降雨量达50毫米以上。
此次修订暴雨预警标准,将使本市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工作更加切合城市防灾减灾需求,避免由于暴雨预警标准‘过低’造成过度响应,更好地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并充分考虑到北京地区灾害性降雨的突发性和持续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