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核心区 擦亮古都“金名片”

18.04.2018  15:23

  中新社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 曾鼐)“那是什么?真漂亮!”在天安门以南的前门大街,不时有游客在一幢幢米黄色建筑前驻足拍照。这里就是以老北京劝业场为核心打造的新地标“北京坊”。 

  作为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北京近年加大了历史名城保护。 

  西城区地处北京核心区,是北京建城和建都的肇始之地,也是中南海所在地,被视作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载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1912年曾居住在西城区绍兴会馆等地,《狂人日记》《孔乙己》等诞生于此;西城区文化胡同24号,是李大钊1920年至1924年的居住地…… 

  传承古都文化,是老城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老城不能再拆了,要将老城建设成为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地区。  

  “铛,铛,铛……”前门大街上,重新恢复的老北京有轨“铛铛车”成为一道风景。沿街南行便是大栅栏。大栅栏已有500多年历史,2008年翻修营业后,老街重生。这里目前是离天安门最近、北京保留完好、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打造新地标,成为古都的新使命。2016年,大栅栏附近的老北京劝业场重装亮相,变身文化艺术交流中心。2017年,耗时10年的“北京坊”揭开神秘面纱,打造全新的中国式生活体验区。2018年1月,近3000平方米的Pageone书店在“北京坊”开业,成为24小时的阅读馆。 

  走进书店,一个大气、文雅的书香空间呈现在眼前;屋顶设计如浩瀚星空,白色书墙遥相呼应。透过一排排落地玻璃窗,可远眺正阳门、近观老胡同。 

  “在‘北京坊’建成初始,就明确一个目标,要建个实体书店。”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主任孙劲松对记者说,阅读场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要让书香飘在核心区。 

  书香飘飘成为现实。始建于元代的万松老人塔,今天挂着“正阳书局”的牌匾;北京地标建筑雁翅楼,成为24小时营业的中国书店……一条条老街上,提升文化生活品质成为重点。 

  老舍笔下北京“最美大街”阜成门内大街,日前完成一期改造工程。这条700多年历史的街巷,分布着妙应寺白塔、历代帝王庙等文物遗址。新整治的街道,古色古香,灰色石材彰显老北京胡同的气质。 

  这条“最美大街”上,白塔寺街区会客厅不时传来笑声。这是由当地政府与企业合作开办的北京首个社区“共享会客厅”,设有共享厨房、书房等,定期举办免费活动。“要为居民打造一个更好的文化聚会地。”会客厅的负责人李茹说。 

  “跟大家一起做饭,开心啊!”59岁的朱宝兰边专心制作山药糕边对记者说。她加入了街区会客厅的“伙食社”。朱宝兰说:“现在退休了没事就过来,和大家乐呵乐呵。” 

  “将重点提升街区的‘温度’。”北京市西城区副区长徐利说,今年京城将深度挖掘街区的历史文化、加强文物的腾退与活化利用。(完)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