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探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新机遇

04.02.2016  16:56

  中新北京网2月4日电(记者 杜燕)媒体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抓住融合机遇打造强大的新型主流媒体?二十余位业界专家汇聚北京探讨现阶段媒体融合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被誉为“媒介军师”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在京举行的“融媒体发展创新与变革研讨会”上表示,互联网不是一个简单的传播工具和手段,而是一种重新构造社会的力量,它改变了以机构为单位的传播,个体成为独立的传播单位,因此媒体融合的关键在于对个体传播能量的利用。

  他认为,现在传统媒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明显下降,但对传统媒介来说,拥有最好的内容生产人才、在地性的自身权威、资源优势等长项,关键在于如何能够从政策机制的层面、从自身运作的逻辑层面,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社会影响力的优势、市场的优势,同时能把个体的内容生产能力联系起来、把公众传播价值为我所用,成为联系公众的窗口,“这恐怕会成为未来有没有力量,能不能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关键。

  中国记者杂志执行主编陈国权称,媒体融合是手段和方式,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和诉求,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众多手段之一。目前部分媒体陷入融合误区,同时融合的新媒体渠道也缺乏赢利能力。总体来说,当前媒体融合仍停留在表面,未来需在发展方向、政府定位、扶持方式等方面努力。

  中国报协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辛乘胜认为,媒体融合需以用户为中心,做好内容建设;要做好内容和技术的融合以及内容和运营深度融合,通过议程设置创造影响力。

  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田科武则分享了做“政知局”、“团结湖参考”等公众号的心得。他称,做公众号至少分成三种,包括传播信息,在公众中传播的效果很差;传播知识,知识是有科学性的,不容易写,难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容易取得巨大成功的是输出观点,观点就是角度不一样、价值观不一样、人群不一样的问题,新媒体不是别的,是媒体,因此,要有切入的角度,且角度要独特;标题要引发别人好奇,“实际上传播的是观点,按照媒体来制作内容。

  广州日报信息技术部副主任李晓华称,希望借助技术工具解决新媒体运营中的困难:一是内容来源,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稿件的方式,无数据平台资源支撑编辑热点及采编素材;二是媒体融合是整体性的传播,需细化到单篇稿件传播情况;三是需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做传播效果分析。

  参会的业界代表和专家认为,在当今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大环境下,传统媒体、新媒体发展已然处在一个重要的机遇时期。传媒行业深化改革要进一步释放媒体的传播力,把握传播规律,实施媒体融合,在变革中把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努力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完) 【编辑:陈建】